大拍陶手

阳光彩虹小熹瓜 4万字 48人读过 连载

大拍陶手小学没上完的吴过,竟凭借手艺成为行业闻名的大拍陶手,后来被国内外一流美院争抢,莫名其妙地逆袭成研究生。然而他对刻度的敏感和造物的手感,竟来自于一门当代罕为人知的祖传绝学...... ......
《大拍陶手》是阳光彩虹小熹瓜精心创作的其他类型,趣书网小说实时更新大拍陶手最新章节并且提供无弹窗阅读,书友所发表的大拍陶手评论,并不代表趣书网小说赞同或者支持大拍陶手读者的观点。

最新章节:第四十一章 风景42

更新时间:2024-06-24 03:56:29

《大拍陶手》精彩章节-免费试读

小学没上完的吴过,竟凭借手艺成为行业闻名的大拍陶手,后来被国内外一流美院争抢,莫名其妙地逆袭成研究生。然而他对刻度的敏感和造物的手感,竟来自于一门当代罕为人知的祖传绝学...... ...

免费阅读

午饭后,飞机从大屿山准时起飞,跨珠江,行至长江入海口。

一路上吴过心中感慨万千,从自立门户到如今,他始终有些不安,直到昨天他的作品在拍卖会上拍出了6位数,压在他心中的重石才稳稳落地。

那刻他甚至想落泪,但是当着一众人等,男人的尊严也不容他放任情绪,回到酒店他哭了一会儿又收拾好心情。

带他来拍卖会的沈总,早先启程回帝都,他才终于把上半场没释放的情绪,发泄出来。

下午,阳光明媚,天上还残留着刚才飞机翱翔的云痕。

男子整整衣襟,轻松地走出机场,手机刚恢复信号,就接到了父亲的电话。

他被他师傅告了。

这件新闻,也轰动了整个紫砂界——

刚在新春拍卖会上崭露头角的大拍陶手吴过被爆料,一直声称名校硕士的吴过,只有小学学历;

他师傅声称没有教过他这个徒弟,说他打着自己的旗号在外招摇撞骗......

从机场回陶镇,一路上,男子并没有陷入慌乱,反而抿嘴笑得更加轻松。

前世不修,身在徽州。

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八山一水一分田,这里虽有黄山和齐云山钟灵毓秀,但生存条件实在恶劣,出生在这的人长到少年时外出谋生。

前世不修今世修,苏杭不生生徽州。

十三四岁少年时,告别亲人跑码头。

毗邻富庶的江南,徽州的后生总会背井离乡,去江浙讨生活。

他们翻山越岭,贩卖私盐和茶叶来维持生活,凭借对微薄资源的高效管理,造就了灵活的商业能力和团结的宗族血缘组织。

进取与保守,交错出一代代“徽骆驼”,形成了富甲一方的徽商。

衣锦还乡时,他们会重金雇佣能工巧匠,雕梁画栋,修屋建舍——森严的牌坊,高阔的祠堂,青砖黛瓦马头墙,这画中山村,是水韵江南的滥觞。

徽州徽州梦徽州,举头望月数星斗,句句乡音阵阵愁。

青瓦白墙,仄仄青石,小桥流水,炊烟袅袅,陶潜在此归隐,千百年后他的守拙园随着当地的兴衰一同荒芜。

孩童时期的吴过可不懂归隐所谓何物,他只知光脚在树丛中跑,捕蝴蝶,捉蚂蚱。

那会儿,吴过的爸妈在供销社,家里还算小康。

然而时代的春风几绿江南岸,供销社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终于夫妇俩先后下岗。

整日愁眉不展的吴爸,带着妻子做起了小吃摊生意,彼时的他三十四岁,居安思危,打算日后一家的生计与出路。

中秋节堂弟打工回来,一整个气派的模样,激发了吴爸外出闯荡的心气:

三十三四岁的年纪,也是可以跑码头的嘛!再不跑,就真的老了。

等吴过考完期末考试,一家人就风风火火地迁到了陶都。

初到陌生的环境,九岁的少年对故乡总有着浓得化不开的眷恋:

他最好的玩伴,不是人——而是山林草丛、水洼泥沼里的蜗牛、蛤蟆和飞虫们。

如果那个年代,有自闭症这回事,或许吴过会被村里的赤脚医生确诊。

他很聒噪,经常嗯嗯啊啊地不知所云,他极少同人说话,但跟大自然的动植物们却是知己。

吴过每次上学、放学会路过一片林地,大小不一的坟包如土馒头,在膝盖高的草丛中若隐若现,他也不在怕的。

不过陶镇有很多电视机,老家的村里就只有一台动不动就雪花的电视机。

吴过记得老家那台电视机还是一个在外打工的万元户带来的,穿着灰蓝色的的确良西装,戴着白色的假领子。

怎么说是假领子呢,是因为有次他喝酒,下意识地扯领口,谁知道假领子被撑开,里面露出一截鲜红的棉背心。

即使他的那双黑皮鞋擦得锃亮,也难掩破旧感,像是被穿过很多年似的。

方方正正的电盒子屏幕会经常播不出画面,天线位置一偏,就会出整片烦人的雪花,右侧是8个按键,分管8个频道。

吴过上小学的时候,镇上的电视里正断断续续地播着盗版翡翠台刘天王版《神雕侠侣》。

刘天王是吴爸的偶像,所以他一高兴,给儿子上户口的时候起了“吴过”的名字。

谁知道电视剧演着演着,后面神雕大侠断了一只手臂,吴妈觉得不太吉利,想改也来不及了,所以他们很少提起吴过名字的来历。

然而随着吴过名气渐盛,主持人、记者们或者同行嘉宾,总会在寒暄时多多少少提起他名字的典故——

还是一位老者说“吴过”这名字起得很有味道,吴过,无过,不求无功,但求无过。

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武侠电视剧的巧合,竟成就了一个经典。

吴爸所谓的创荡,其实就是到一个相比故乡而言稍微富裕的地方卖早点。

9岁的少年不理解,都是卖早点,为什么非要到陶都?

换了环境,吴过很不适应。

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失眠,要么很晚睡去,要么很艰难地醒来。

似乎随着身体跟故土的别离,吴过的童年消逝了,只留下他用故乡的土捏的一对蛤蟆兄弟和小鸡。

因为转学到另外的省份,当地不承认外地的小学学历,9岁的少年还要从一年级重新读起。

家里安顿下来,吴过也开学了,他又迎来了自己的入学礼。

少年先锋队队员吴过,还要摘下曾让他骄傲了半个多月的红领巾,他可是班上第一批带上红领巾的呢。

在异乡,他异常敏感,被迫早熟,这也难怪,每天跟比自己小了三四岁的同学一起上学,把课本上的内容再读一遍。

每当和身边比自己小半头的同学一起晨读拼音字母时,他都有些哭笑不得。

可是,看到为整个家忙碌的父母,他不声不响地按耐住心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烦闷。

每周一升国旗,他看到三年级的队伍,总是有点渴望跟那些同学肩并肩,

但没办法,异乡人,人生地不熟,做小生意,没任何社会地位可言,有学校肯收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