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临渊

云间明日 5万字 105人读过 连载

三国:临渊 二十一世纪青年穿越到汉末成为一位豪强公子,凭着一腔热血便想齐天下之民,替生民立命。面对黄巾贼的侵略,宫廷权利的争锋,四方诸侯的攻伐,以及天下士族的针对,他能倚靠的唯有身后千千万万的最底层人民……他这一世,如临深渊,你说他能稳立不坠吗?【不小白】【无系统】逻辑追求严谨,剧情更为合理,带读者体验更接近现实残酷的汉末世界。...
《三国:临渊》是云间明日精心创作的历史军事,趣书网小说实时更新三国:临渊最新章节并且提供无弹窗阅读,书友所发表的三国:临渊评论,并不代表趣书网小说赞同或者支持三国:临渊读者的观点。

最新章节:第28章 曲梁野战28

更新时间:2024-06-19 11:08:51

《三国:临渊》精彩章节-免费试读

二十一世纪青年穿越到汉末成为一位豪强公子,凭着一腔热血便想齐天下之民,替生民立命。面对黄巾贼的侵略,宫廷权利的争锋,四方诸侯的攻伐,以及天下士族的针对,他能倚靠的唯有身后千千万万的最底层人民……他这一世,如临深渊,你说他能稳立不坠吗?【不小白】【无系统】逻辑追求严谨,剧情更为合理,带读者体验更接近现实残酷的汉末世界。

免费阅读

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夏,冀州魏郡邺县。

烈日当头,晴空万里。

六月的暑气,蒸散了天空中的野云,却化不尽邺城百姓心中的热情。

正午时分,邺城的街道上一如既往地人头攒动,车马如龙,热闹非凡。

邺城作为魏郡首府是个大县,坐落于河北平原的腹地。无论是走洛阳,还是出幽州,南来北往的车马商队都会选择在这里中转,是连接中原与北方的要塞,因此十分繁华富足,放眼整个帝国也是有名的大城。

由于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很多走南闯北的客商都愿意在这里开市交易,无论是北方来的马匹兽皮,还是南方来的绢帛陶瓷,都能在城外找到各自的交易市场。

每当交易成功后,那些结束长途跋涉,饱经风霜的行商们,都会选择入城消遣几日,以缓解舟车劳顿带来的不适。有的会在酒肆中狂啜豪饮,有的会在饭铺中慰藉肚腑,也有的会直奔城中的青楼妓院。不过,最终他们都不会错过的是城中一家名叫醉风楼的酒楼。

醉风楼最出名的不是酒,而是它的菜。

那是近两年才问世的一种独特菜品,据说是在一种名叫“锅”的铁器上炒制而成。以热油涂底,再置入蔬食,辅以盐巴胡椒等进行烹饪。手法精妙,相当美味,堪称当世一绝。

在人们还用釜鼎烹饪的当下,这种炒菜的出现,无疑将刺激着世人的味蕾。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黔首,都以能尝到醉风楼的炒菜为荣,从此刻酒楼前熙攘热闹的排队人群就能看得出来。尽管头顶烈日,也难消他们心中对炒菜的热情。

醉风楼二楼的阁楼上,此刻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正身倚长柱,斜跨在漆木雕纹的栏杆上,静静观望着城中热闹的街景。

少年名叫张齐,是这醉风楼真正的主人。

望着酒楼前人头攒动的食客和街上穿梭如流的行人,张齐又想起了三年前那个夜晚,心里仍觉得不可思议。

这个秘密在他心底深藏了三年之久,恐怕以后也不会再有第二个人知晓。

常言道造化弄人,想起自己如今的处境,他觉得这岂止是造化弄人,简直应该是造化玩人。

说起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从那个夜晚开始的。

那是三年前一个盛夏的夜晚,准确来说,时间将至破晓。只记得当时隐隐听到有雄鸡司晨,声鸣如凤,紧接着张齐便睁开双眼来到了这个世界,却不是如投胎转世这般途径,而是直接从张家二子的身上觉醒。

张齐本不是张齐!

三年之前,他还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华夏大地,一切繁荣昌盛,欣欣向荣。大学毕业后,理科高材生出身的他在一家坐落于大城市的研究院工作,生活不算富裕,却也足够滋润。二十七岁年纪,身处在这灯红酒绿的繁华世界,本该享受大好青春,实现人生价值,不曾想,一朝睁眼,便来到了这里,莫名至极!

他本以为自己做了一个诡异难醒的梦,但他的脑海里却分明有着张齐这一世的清晰记忆,实实在在,真真切切。不同记忆,两相交融,即感记忆错乱,头痛欲裂,甚至一度分不清是二十一世纪之人穿越而来,还是此刻之人在臆想非非?时常想起曾经读过的《庄子》,到底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

终了他还是认清了现实。

随着逐渐融合的记忆,随着不断被应证的历史走向,他知道自己是穿越无疑,也知道自己穿越到了历史上的东汉末年,大乱之初!

皇朝末年,乱世将显,灵帝光和年间,张角太平道造反,便是这大乱的初章。这是前世热血青年十之八九都知道的。而张齐知事之际,正是光和三年!

然而,太平道造反仅仅只是这场大乱之世的开端,它就像一场劲风,从大汉朝疆土上扫过,虽然没能将摇摇欲坠的帝国从腐朽的根结上彻底摧垮,但它经过的地方,一个个微小的旋风悄然成形,最终发展成强大的风暴,继续摧毁着帝国残存的生机。

无论是董卓的祸乱两京,还是之后的诸侯争霸,乃至三国鼎立,无一不是造成时代动荡,生灵涂炭的元凶。

可怕的是,这种乱世持续了将近百年!

初来乍到,便逢此青史留名之乱,这种际遇让张齐如临深渊,惴惴不安。他害怕稍有不慎,自己便会坠入这乱世的深渊,消逝无形。

……

尽管心慌意乱,但他对将来之事却丝毫不敢马虎,尤其在知道自己这一世的家世背景后,更是殚精竭虑,想方设法地做着准备,以应对不可预测的未来——这一世,张齐是豪强张家的二子。 张家,魏郡豪族。中兴以来,世居魏郡。近二百多年间,赖其祖上经营得当,代代相传,家大业大。单其在乡中的庄园,便有田地万亩,佃农徒附近千,放眼整个魏郡,虽算不上数一数二,却也足以称得上豪强之家。

以他前世所了解的历史,也正是这类豪强之家,在将来太平道起事之后,会成为被数十万反民针对的目标之一。

前世时,一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被无数年轻人玩成了烂梗,如今想来心里别是一番滋味。按其中意思,张齐猜测太平道起事时“岁在甲子”,推算了一番确定是光和七年——而如今已是光和六年!

这三年时间,张齐无时无刻不在做着准备。

大乱起时,作为被太平道反贼针对的对象之一,自己该何去何从?虽然他记得这次造反起事后很快被朝廷军队平定了,但那时张家是否尚存,自己又是否尚存?所以无论结果如何,他都知道自己决不能无所作为,眼睁睁坐以待毙!

他曾多次向作为家主的父亲以及其他族人提过此事,但大家都不以为然,甚至有人说他危言耸听。

也难怪乎,到底说来,自己也仅是凭那从二十一世纪带来的“先见之识”才会始终坚信大乱将至,而身边这些人又怎么会知道这“乱”究竟有多“大”。对他们来说,造反年年有,这世道本就不太平,多一个造反的也不见得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无非小打小闹,最终还不是被官军一一平定。

对此张齐哭笑不得,无言以对。

之后,他也不再抱希望于别人,而是开始私下里独自默默筹备。

先不去想后面的军阀混战,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太平道叛乱才是燃眉之急。

张齐不是没想过跟随太平道造反,正如前世所谓“打不过,就加入”,变敌人为自己人,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但很快他又发现,这样跟随造反将会产生一个更强大的敌人,那就是仅仅用了一年时间便镇压叛乱的大汉帝国军队,想到这里,心头不禁一惊,立马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又想到,既然帝国军队更胜一筹,那不妨就去参军,如此,岂不稳操胜券?

正当他以为自己总算找到一条生路之时,一头凉水,迎面浇来。

实践过后他才了解到,自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兵制改革以来,内地郡县就已不设常备兵了,仅留一定数量的士兵用来维持治安。这些士兵战力拉胯,上了战场也是炮灰的命,跟着他们不是明智的选择。

如今帝国军队主要以募兵制为主,非战时不募兵,虽然边境地区经常打得火热,但在那里作战的兵源基本都是征调的外族部落军队,或者边郡半胡半汉的本地青壮,如乌桓和南匈奴的骑兵,以及凉州羌民等,很少直接从内地州郡来募兵的。

如此,参军这条路也是欲投无门了。

想来想去,也不见得有什么更稳妥的办法,最后只得立足当下,从力所能及的地方着手,先壮大自身,有道是强一分,算一分。

作为魏郡豪强,张家在郡治邺城南郊的乡里有着自己的庄园。像其他豪强一样,张家也会在庄园里豢养宾客,训练私兵,这是乱世生存的必要手段。

如今张家庄园内就有家兵百十余人,全是从自家佃户里抽选出来的精壮青年,闲时由庄上一名身怀武艺的宾客负责训练。

张齐当然不觉得这百十余人在太平道造反时能成什么气候,但他目前对此也做不出什么改变,只能尝试从别的地方着手,以求提升庄园的实力。

三年时间,张齐付出诸多努力,终于有了一些收获。

他做成的第一件事就是暗地里筹钱收购了一批弓弩刀盾,将之藏置于自己居住的小院仓房内。乱世之中,没有什么比兵事更重要的了。

购置这些兵器花费了很大一笔经费,这也是当初他选择开设醉风楼的原因,凭着头脑中领先将近两千年的知识,他很快就找到了这一致富妙门。醉风楼的出现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益,这也让他在之后的行事中省下了不少精力。

除了收购兵器外,他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通过广交豪杰,招徕贤才以为宾客。尽管没有遇上前世时耳熟能详的三国谋臣勇将,但还是结交和招徕到了一些武艺才智颇为不俗的能人贤士。

最令他欣慰的还要属这三年期间拉拢的一批乡间轻侠少年,足有二三十人多,个个对他死心塌地,无不佩服,如今已然成为他的左膀右臂。虽然这一世还只是个十几岁的未冠少年,但凭着两世为人,三四十岁的心境,施之以利,结之以义,这些人很容易就“拿捏”成功。

逆境之中做诸番努力,只求届时能有备胜无备。

想想还有不到一年时间,太平道就会发动叛乱,张齐不禁眉头微皱,看着酒楼上这些醉生梦死的达官显贵,以及街上那些毫不知情的黎民黔首,他十分无奈地叹了口气,但凡这些人当中多几个清醒的,他也不会这么无助。

正当他打算从街上收回目光的时候,人群中有一袭白衣之人引起了他的注意,看着那人朝酒楼这边行来,张齐匆匆起身,往楼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