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东方飞隐、董公入武帝眼(2 / 2)

汉武帝好奇地问:“此话怎讲?”

东方朔解释说:“天帝问俗世民着何衣?余对曰:民着‘虫皮’,身有虎皮之色。天帝怒,以为余欺之,遂遣使者察于凡世。使者还,言果如此,余乃得免。”东方朔指着身边的两个随行方士说:“陛下若不信,可遣监我之二方士上天查证坐实。”

两个方士一听,双腿一软直接跪倒在地,连忙向汉武帝求情,并表示自己并没有能力上天。

在古代汉朝的辉煌年代,智慧与谋略并重的东方朔以其非凡的智慧,巧舌如簧,在汉武帝耳边轻轻吐露了一则深奥的谏言。这位机敏的皇帝顿时洞悉了个中玄机,意识到那些自诩通天的求官假方士虚构的长生不老药,在真修士东方朔面前就是一个笑话。

汉武帝毅然下令将那些招摇撞骗的方士绳之以法,从此不再沉迷于虚妄的仙道之术,修真不可能什么不做就能长生的。

东方朔,虽然官职不高,却怀揣着满腔智慧。他用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建议皇上派遣使者上天查证,实则运用了四两拨千斤的策略,达到了众大臣苦劝无果的效果。

在朝堂上,东方朔的行为似乎颇为古怪,甚至有些离经叛道。他在殿堂之上肆意小便,每年更换一位妻子,这些行为看似难以捉摸,实则是他在波谲云诡的朝廷中巧妙自保的手腕。东方朔深知权势之巅难免遭人嫉妒与暗箭伤人,于是东方朔选择以一种“宫廷小丑”的形象出现在皇帝身边,以此隐藏他的才华和锋芒。

东方朔心中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崇高的理想。作为皇帝身边的近臣,他自然而然地拥有更多的机会向皇帝进言。他巧妙地利用每一次机会,悄无声息地向皇帝提出建议,为民请命,不仅确保了国家的物资富足,也避免了因他人的猜忌而走向悲剧的结局。

汉武帝得知机关术的强大,科技的威力,想要“罢黜百家,独尊墨家”,东方朔通过演算,感觉天时不对,发展下去,必受天地灭顶之灾,东方朔放弃了推广墨学,在万民目光下,乘飞鸟带着美娇娘腾空而去,汉武帝得知后大为失落,感觉如东方朔这样的才俊,墨家,阴阳家,兵家,道门威胁实在太大,难以控制,便接受了不了难以控制的力量,要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大干一场,一直是汉武帝的理想,想到如东方朔这样的人太个神异强大,其背后势力自成一体,无法掌控,不如重用听话的力量,为自所用的力量集中,只需找寻到平衡的方法,就能强化君权。

汉武帝刘彻本就是智者,继位之后,深知要巩固帝国的根基的重要性,必须尊贤任能,让智者谋国,使英雄豪杰得以施展才华。正如先哲墨子所云:“尚贤者,乃国之栋梁。”汉武帝刘彻坚信国之兴衰,系于贤才之盛衰。于是,在那凛冽的冬日里,时为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毅然决然地颁布了一项寻找贤良之士的诏书,其言铿锵有力,意蕴深厚:

“朕承天之眷命,膺皇极之尊位,秉至善之德操,愿垂祚万世而无穷,布德八荒而无际。荷重责于肩,夙夜匪懈,未敢耽于须臾之逸豫。朕覃思极虑,究万事之本末,恐有毫厘之失,遂广延四方之英豪,各郡之诸侯,共举德高望重、学富五车之人。朕渴闻至理之要旨,探赜至道之极诣……”

紧接着,皇帝又亲自下制书,策问治国安民的根本方略。正当此时,一篇深刻阐述“天人和谐而应”、“君王权力神赐”和《春秋》中大一统思想的篇章映入了他的眼帘,令他如痴如醉,不禁赞叹不已。汉武帝刘彻再三吟咏其中的智慧,被那深邃的见解和精妙的论述深深打动。而当汉武帝刘彻目光落于文末的署名——广川董仲舒,心中更是波澜起伏,惊喜交加,就这样对华夏重大影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走进历史舞台了,对华夏未来两千年的走向影响深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