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战场如情场15(1 / 2)

大历三十七年冬月,安西世宗皇帝伶舟赫驾崩,传位于三子伶舟熹。

永庆四年,在对波斯的战争中,御驾亲征的伶舟熹中箭驾崩。因未立遗诏,皇位循礼制,由嫡长子伶舟乾泰继承。

开平七年,对于当年的传位遗诏始终不满的康王伶舟焘,在封地祁州带着儿子们反了。

事实上,过去的十年间,这位康王爷从未曾放下过对大历遗诏的纠结与执念,他怨恨自己的父亲,恨他的不公、恨他对自己的轻视。

因此,永庆四年,当弟弟伶舟熹负伤身死的时候,他便勾结朝中大臣、内廷宦官,发动了一次宫变,逼迫当时身为太后的母亲高氏和皇后拓跋氏将皇位让与自己。只可惜天不遂人愿,这场轰轰烈烈的政变只持续了三天,便被当时的国舅爷,联和京畿守备、九门提督等人顺利瓦解了。

正是在这场“继位风波”之中,那位糊涂的皇后,也即安西国当今的皇太后拓跋氏,为了感激自己亲弟弟的鼎力相助,才将小儿子镇南王的闺女和柔郡主指婚给了拓跋启的孙子,拓跋狄柯。

(作者按:天爷啊!她还是个孩子啊!!)

至于康王伶舟焘,姑念其从未伤害宗亲性命,又在众人的劝说下主动投降罢战,因此虽然获罪,却也只是被削了封地,褫了兵权,着令搬离都城长宁,前往祁州养老,做个逍遥王爷。

由于身兼和谈钦差的使命,抵达长宁后的李逸,在紧盯拓跋狄柯、防止其对姝云有非礼之举的间隙,总该要抽空了解此次安西内乱的始末和原委。毕竟,这是大祺皇帝舅舅交给自己的第一件差事,而且还密切关系着祺国边境的稳定。即便恋爱的事情大于天,只是乱世下的佳人,又怎能够活得娇艳?得嘞,不管是为公为私,都要先把内乱的事情解决了再说。想通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以后,李逸与镇南王及其幕僚等,一连讨论了整整三日,才初步有了造访康王舅姥爷、平息内乱的策略。

不过说真的,这几天的探讨和分析下来,李逸觉得,这整件事情,其实真的挺扯淡的。

打从一开头,这场内乱就注定是无法避免的。只不过好死不死地让他的表舅们赶上了而已。因为这一切的导火索不是别的,只是伶舟皇室的祖训遗留问题而已。

原来,这安西皇室和李逸认知中的多数封建王朝并无不同,对于皇位的传承,一直沿用的也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可是,对于这套制度,他们不仅没有严苛地执行下去,反而有了自己的继承与创新,那就是:在嫡长子不幸薨逝的情况下,无需遵照嫡子的长幼来排列继承人的顺序。皇帝可以在众嫡子当中,选择自己最中意的继承安西的江山社稷。其余嫡子,俱各封王。如非不可抗力,皇庶子不得即位,亦不得封王。

我去,你用同父同母的血缘来保证皇位稳定,还只给嫡子封王的权利啊!得亏遇上的是这位极重亲情的康王,要是换一个先皇庶子的话,就这样的破制度,不把整个长宁皇城杀得血流成河,那才奇怪!

所以李逸很不理解这套规矩。因为他觉得,这次造反的若不是康王,而是某个庶出的公爵,那反而还更好理解一点。其实,之所以会有这种误解,还是因为他不了解这其中的道道。在安西国内,王爵与公爵的最大不同是,亲王是可以有兵权的,安西朝廷分封的每一位亲王,都做作为统领大军,为国家戍边的高级将领,这就像他们大祺的北海王是一样的啊!

而公爵既然没有兵权,那么他要拿什么来造反呢?

反正,至少伶舟家的列祖列宗都是这么想的。

不过,毕竟身为好奇宝宝,有件事虽然有些大不敬,但李逸还是在私下里悄悄问了自己的镇南王表舅。那就是:

“皇太姥爷当初为什么没有选择二舅姥爷康王做皇帝,而是选择了小舅姥爷呢?”

对于这个问题,来之前,李逸猜想过许多种答案。最后,他按照最常规的套路,认为最可能的情况,就是这位康王舅老爷属于那种吃喝嫖赌抽的纨绔子弟,是那种根本就不以家国社稷为念的混蛋权贵。但是,伶舟乾熙的回答,却让李逸对这位康王舅姥爷有了全新的认知:

“其实,当年最适合即位的人选,是大伯父伶舟煦。只可恨,在奉命北征匈人的时候,大伯父也与爹一样战死了。当然,如果按照长幼顺序的话,即位的自当是康王二伯父,只是这位二伯父平生最爱的是花鸟鱼虫、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性情又温和散漫,实在不像个能够肩负起天下苍生的帝王啊。所以祖父当年才选择了爹爹,却不成想,爹又是个短命的,这才为伶舟家惹来了许多的冲突和麻烦啊。若是爹还在时,以他与二伯两人之间的亲近与感情,二伯是绝对不会有丝毫反意的。其实我知道,哪怕是当年兄长的即位风波和如今的这场叛乱,二伯父本身也不愿意去做的,他只不过是恨爷爷当年瞧不起他,有些不服气而已,加上如今的陛下又是个多心的,非要彻查所谓的康王私兵一事,又要削二伯父的封地。你说,哪位亲王手中连保护自己的力量都没有啊?最可恨的就是乾朗和乾安那两个小波一崽子,都是他们挑唆的!就他们两个那尖嘴猴腮的样子,还想当皇帝?呸,想瞎了心!也不知道二伯父那样潇洒飘逸、风流倜傥的一个人,怎么会生出这么两个货!”

李逸听完,立马便明白了,原来他这个康王舅姥爷是个赵佶、李煜般的风流人物啊,真的很想见识见识啊。毕竟,屌丝文青一家亲嘛,这是自古就有的道理!

对于镇南王表舅最后说出来的那句话,李逸更是觉得无比滑稽。他想,大概这个问题只能问康王妃,也就是自己的那位舅姥姥吧。只是他现在还不知道,这回,他还想对了。

知道了康王伶舟焘是个重情重义的好舅姥爷之后,李逸那种相见恨晚的白痴念头便就压不住了。他在想,也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自己的祺国舅舅才为何要选皇室宗亲作为这次和谈的钦差。遇见个这样的感性至亲、重情之人,战场能有什么可怕,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情场罢了。

(作者按:嗯,只能说到底还是少年心性,到底还是幼稚啊。昨儿吹牛说的,这两世四十多年的日子,江岚算是白活了。)

想到这儿,李逸突然觉得自己又行了。如今,叛军的主力已经突破祁州附近的两府十八县,朝着京城长宁的方向进发。据前方最新的战报,此时的康王二舅姥爷,并两位世子正与骠骑将军在中渭河两岸驻扎,一旦渡河成功,便会兵临丕州城下。而那丕州距离京城,也不过两百余里罢了。

事态紧急。镇南王父女的应天之行,虽然耽误了些许时间,但是祺国皇帝到底算得雷厉风行,和谈钦差仪仗离京才三日,尹文崇便下旨,着驻兵西川道的车骑将军袁定一,速发前锋三万,囤至安西祺国边境。一旦安西内乱有变,即刻发兵讨逆,务必确保安西皇室稳定、小郡王平安归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