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转道扬州拜泰山(下)(1 / 2)

虽然宝钗认可了现在的薛蟠,但薛母显然还没有死心。

毕竟薛蟠再顽劣,那也是她亲生的。

现在变得再好,薛母也觉得有些别扭。

而她这样说,看似合情合理,好像都是为薛蟠打算。

但实际上,她写信给远在都中的姐姐,一来一回就是一两个月。

这并非是她看出薛蟠有什么阴谋,只是现在的薛蟠做什么她都要下意识的阻拦。

“若我所料不差,林家老爷的差事,应该是你姨父背后帮忙。”

林家和薛家的家世都不差,但和荣国贾府这样的国公府相比还是逊色不少。

尤其是在官场上的能量,两家放在一起也没法和国公府相提并论。

可以说,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存在。

若只凭林如海前科探花的功名,正常该授正七品翰林院编修。

可仅仅几年功夫,他就从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升任正四品的兰台寺大夫。

还领了巡盐御史这样的肥差。

这其中定有朝中重臣参与,甚至可能是多位重臣一起推动,才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最大的可能,就如薛母所言,应该是贾政这个舅哥,帮忙斡旋运作的。

“你姨父应也托付了你舅舅,甚至是托了甄家同上荐本。”

通过薛蟠的记忆,项羽自然知道王家和甄家的地位。

他们两家都是荣府老亲,且在皇帝面前极有分量。

薛蟠的舅舅王子腾出任京营节度使,负责拱卫都城,其重要性自不必多说。

甄家则是有位老太妃,乃当今皇帝的生母。

可因太上皇和皇太后尚在,景顺帝无法加封生母为太后。

这在所有人看来,都会顺理成章的认为,景顺帝对生母是有所亏欠的。

正因如此,景顺帝对老太妃的娘家。

也就是江南甄家,表现出了格外的优容。

甄家现任家主甄应嘉,既无爵位也无功名。

景顺帝却让他领了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的差事。

这个“体仁院”,顾名思义,取“体仁沐德”之意。

景顺帝派下此差事,在外人看来至少有两重含义。

一是对甄家,让世人知晓甄家身沐皇恩。

这就是告诉世人,景顺帝没有忘记甄老太妃的生育之恩德。

二则是,让甄家代景顺帝在江南宣扬皇帝的仁德。

大魏太祖起于金陵,因此江南之地多勋贵。

这些勋贵家中袭满了三世,大多就无爵可袭了。

太上皇当年为了安抚这些勋贵,就选择多次额外加恩。

在那些,或是功勋卓著,或是本地名望极高,或是再建新功的勋贵之中树立典型。

或是多袭一世,或是不降等袭爵,或是委以重任。

如林家,就多袭了一世。

只可惜林家人命薄,大多早逝。

即使多袭了一世也没能挺到现在。

如荣国贾府,上一代国公贾代善,就是没有降等,直接袭了荣国公的爵位。

如宁国公府,则是让贾代化领了京营节度使的职,算得上位高权重。

等景顺帝继位后,也学太上皇加恩。

但他不想让勋贵尾大不掉,加恩的规模就小了许多,且大多只是安排了差事。

少数勋贵出任封疆大吏,一些勋贵子弟则进了京营、五城兵马司等处。

如金陵史家,一门两侯都派出去守牧一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