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黄果箐(1 / 2)

来到向阳村,最不习惯的除了旱厕便是结满蜘蛛网的房梁了,当然,半夜偶尔听到老鼠吱吱吱的叫声也令人毛骨耸然。

看来得写封信回家,让家里给寄顶蚊帐过来,否则这一天天的,怕是要神经衰弱了。

只是这字迹怎么办?原主写得一手清秀的小楷,而她,写字从来不看质量,为了快速完成作业,向来写得张牙舞爪,看来暂时不宜与原主家人联络,至少得等她收收性子,把字写得规范些才行。

看了看旁边斑驳的白石灰土墙和完全不隔音的木板隔墙,除了暂时忍耐,好像也没有其它办法。

这时,木质楼梯处传来“咚,咚”的脚步声,随着“嘎吱”一声响,门口处传来李梅尽量压低的声音:“小鱼姐,你睡了吗?”

“没呢,刚吃饱,睡不着,你也快上床睡会吧。”来到向阳村后,因为口音的关系,李梅一直叫她小鱼姐,其它人也叫她小鱼,她反正无所谓,于是就有了一个小鱼的昵称。

“嗯,嗯,我也得抓紧时间睡会,待会咱们还得爬山呢,我可是主力。”李梅关上门,插上插鞘后脱了鞋爬上了右边的床。

李怡借住的房间就在二楼的楼梯口,里面安放了两张1米2的木架子床,她和李梅一人睡一张。

说起来这个木架子床也算是当地特色,完全是劳动人民应地制宜的智慧结晶,两把带靠背的长条凳,中间铺上木板,村民自己编制的稻草垫子和同样用稻草编成的席子,再把棉絮、床单、枕头和被子往上一铺,这就成了。

除了木板不平整,翻身时会发出“嘎吱”声和稻草磨擦的声音之外,这床睡起来感觉还不错,就跟学校的棕垫床差不多。

向阳村虽然是汉族村,但山背后就有不少彝族村,所以不管是饮食和文化都有些少数民族的影子在,就好像稻草,就被村民们利用得很彻底,除了制作床垫和席子,村民们还会用来编制草帽,甑子盖,和替代坐椅的草墩,当然,稻草还会被用来喂牛和积粪肥。

草墩很有些民族特色,讲究些的人家会用旧衣服和旧床单缝成碎花垫把坐面包起来,五颜六色的,十分好看,李怡也觉得比硬梆梆的木凳子坐着要舒服些。

向阳村地埋位置不错,近些年风调雨顺的,庄稼收成很好,交完公粮后,分到的粮食足够吃了,当然,这其中除了谷子外,开荒的山地种的玉米,小麦和红薯也包括在里面。

当地村民总说靠山吃山,山里面的野花野果也是食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不同于有些地方严格的山林管制,在这里,只要有本事,山里的猎物和野花野果都可以取用,这也成了山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