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东观(1 / 1)

这天刘肇诏令薄赋敛。

这个消息是我在西宫拜谒阴氏听到的,阴氏作为皇后已经搬迁到西宫了,我到西宫的时候,和我一起来的家人子们已经提前侯在了殿门口。时辰到了皇后的贴身侍女就将我们请了进去。一道行谒礼,再从位分开始一一请安。光武帝的时候位分从简,宫中位分最高的是皇后,而后便是贵人、美人、宫人、采女。刘肇的后宫很简单,一位皇后、一位贵人,其余皆为宫人或采女。有些宫人是阴氏册封的时候一起从采女升上来的,有些宫人、采女则是与我一道的家人子,刘肇按照他们家里的地位册封的,倒也没有厚此薄彼。

“起来吧。”阴氏坐在高位上,眼睛也不瞧着前面的人,下巴都快顶到天上去了,只说了这话,当真是无礼了些。我们起身后顺次坐下,我理所当然离阴氏最近。她确然是奢靡典范。不说她拿来招待的水果是岭南一带的贡柑,为保鲜甜附上了冰,光是殿内四角点的龙涎香,一天的份便是普通老百姓劳作一年下来都望尘莫及的量。再见其珠光宝气、华贵名裳,实是忍不住哀伤,那压在民众身上的赋税竟是这般被挥霍。

“邓贵人,虽说你同予是远亲,毕竟是皇宫,便不唤你入宫前的辈了。”阴氏慢悠悠地开口,却是直直地盯着我。我知晓她想和我断了这点关系,我本就不喜欢阴氏,更不屑于和她攀扯,起身回话:“唯。”

阴氏看我顺着她说依旧不够快意,于是又念了我两句:“听闻邓贵人早晨向皇上请求餐食缩减,也不知邓贵人在母家是否也是这般约束自己的。”我实在是不想与她纠缠,无非是觉得我想通过贤惠邀宠,我也没坐下,继续行礼回到:“回皇后娘娘,妾母家虽受皇家恩典,但一直时刻谨记祖父教诲,不忘本,因而举家上下皆是以勤俭为荣,以为民为初心。”既是把祖父搬出来了,阴氏也无法再多说几句,只得作罢。

此时侍女进来传话,刘肇在朝廷颁的旨,薄赋敛。既然点名送到皇后宫里,阴氏自然要起模范作用,颁下懿旨,后宫开始缩减开支,杜绝靡靡之风,而后随便说了几句,认了一下新进宫的家人子们便让我们都离开。刘肇这道旨到的着实如及时雨。

阴氏不喜欢我也是应该的,就像我不喜欢她一样。不说我家世压她一头,她美貌也不及我,当然外在并不重要,内秀才是一个人最要修养的,可惜她也没有,胸无点墨,见识短浅,靠着物质钱财充实自己,哎,可悲可叹,因为嫉妒我而不喜我也是应该的。

当然阴氏不喜我最重要的可能还是和刘肇有关,我未进宫便听闻阴氏自入宫起就和别人不一样,她和刘肇感情很好,起码他们一起走过了窦太后把持朝政的黑暗时期,无权的刘肇身边陪伴着的是有母家依仗的阴氏,感情自是不一般。虽说阴氏一族早已被削弱,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孤注一掷,在太后和少年皇帝中作出了选择。还好,赌对了。

我无意于争宠,费尽心思只为了一人的喜怒哀乐,就算那人是皇帝,也未免有些自轻自贱。出了西宫,就想去东观看看。昨夜起居注应该已经记录下来了,我是可以借阅书籍的,刘肇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东观看守的侍卫没有拦我,东观的殿宇高耸,殿内装饰简朴,里边铺着的都是石砖,看管书籍的内侍烘烤着地面,书籍分门别类地放着,墙壁都是石室之制,防止潮气坏了竹简。由于四周都是石壁,不透光,殿内点着些许的长明灯。内侍见着我便迎了上来:“邓娘娘,奴为东观整理书籍的守藏史,您需要借阅什么,奴为您寻来。”我拂手示意他起身:“你姓什么?”这个内侍起来,全程将头低着:“回邓娘娘,奴姓李。”我颔首:“李守藏,吾自己寻,你继续整理吧。”李守藏回了大礼:“唯。”而后便跟在我身后,一直弓着腰。也罢也罢,之前都是皇帝来这,规矩都刻到骨子里了,随他罢。

他把竹简整理地很好,每个简子都有打理过,标注好。每个架子旁都有登记。越往里走年头越久,但是古籍不多,不如我家的藏书阁,许是因为祖父热衷于文墨,藏书自然多了,家里面除了父亲,叔伯们俱是热爱文学的。我还以为刘肇是自谦,熟料是真的有所短板。想来也是,天下初定,刚经战乱,大都迁至洛阳也才几十个年头,但是皇宫还是皇宫,古籍虽不多,但也有许多我听说过却没见过的藏书。自我识字起至如今,年头尚短,家里面的也没能读很多,实乃大憾。

我突然看到李斯这个名字,是本杂集,大概是后人把他一生所写名篇刻录下来的。起了兴趣便拿了下来,回头看着一直跟着的李守藏:“李守藏可识字?”一般宫里的侍从都是不识字的,小小年纪被送进来糊口饭。但是他毕竟是在东观,就随口问了问。李守藏将双手举至头顶,背部一直没有支起来:“回娘娘,奴不识,架子上的登记册皆是奴摹着画下来的。”心里有点遗憾,若他识字,日复一日守着东观,擦着书籍,长此以往,必是位渊博的大能。

我也不再寻他说话,藏书阁一般都安置了案台,但那个是刘肇的,我用不得,藏书是皇帝的,又带不出去。我便站在灯盏下,慢慢看起来。这本杂集收录了李斯许多的谏言,秦王时期的《谏逐客书》,秦二世时的《行督责书》,入狱时的《狱中上书》等。要言不繁,措辞委婉,意丰而理足。言辞恳切,劝君勿伤民劳民,拳拳之心,天地昭昭。

李斯,跟着秦王逐一消灭诸侯国,统一大业,又在天下初定之时,设“百家字”,发行秦二两,规定统一车轨,废除诸侯国,将权力收拢,使得各国一起发展才有了今日的局面。但他又同赵高一起迫害了世子扶苏,立秦二世胡亥,终是被赵高陷害,五刑、腰斩、夷三族。纵然李斯有错,但罪不至此,他一生都在为秦奔波,想尽办法地安定这混沌的开始。天时地利人为,终究落得这样的下场。

我叹了一口气,李斯,实乃出色的为政者,却终究成为了法家的执行者,将法家推向了极端化。

我喜欢在看完书之后写注,无奈无笔无墨,将竹简收好,我抬头看到了李守藏还站在那儿,依旧是微微弯腰,将头埋下。我轻轻对着他说:“秦朝有位李斯丞相,是杰出的为政者,他一身都在为秦、为国家安定,可他老年之后成为了被操纵的执行者。”而后将手头的物件放回到架子上,叫赵玉打赏了他:“日后若是我来的时候,不必如此,做自己的活就行。”就准备离开。

一打开门,我以为在石室里边呆久了会受不住日光,结果已经是黑夜了。轻轻笑了一下自己,早晨刚说缩减八九的餐食,这下连午饭都没吃了。“阿玉,什么时辰了?”我问。阿玉回到:“娘娘,酉时了。”是晚了些,原本想着回去的路上逛一逛后宫的,便也作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