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东观议事24(1 / 1)

永元十一年秋,今日东观议事的时候谈到了今年灾害遗留的摊子,我大汉建都偏北,能垦之地本就荒芜,天灾也是连年频发,好在前几年的抢灾措施卓有成效,我汉朝的能臣也多,逐年改善之后灾害造成的人祸都在朝廷的把控之中,灾后重建也很快,只是年年如此再好的举措也是对民生的打击。

“吾觉得应当从双方面入手,一是受灾者到底还是多,不能次次都靠朝廷的人和物接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二是年年天灾,观及前朝却是没有那么多天灾,吾在天象地理涉及皮毛却也知风水要点,应当从根源入手。”我慢慢地说着,虽然平日里我都听地较多,但是刘肇也会时不时询问我的想法,他们刚开始还因为我是后宫妃嫔而不满,但我从小便是参与到父亲的政事,所见所知所思所想从来不低于从层层科考中杀出来的他们,甚至比起他们的纸上论道更多了一点实际经历的经验,他们到后面也自然地拜服于我,既然是为了国之建设,又何必拘泥于男女之分。

因此今日我突然开口,倒没有大臣有所不满。听完我说的话他们也陷入思考。

刘肇则是最先回应的:“既如此,受灾害不能自存者,令得渔采山林池泽,不收假税。”

我挑眉看了看他,他则是温和地对着我笑,刘肇能迅速抓住我说的要点并有了对应政策,不愧是天天埋头扎在政事里边的好皇帝,当然他和我的默契让我心中也多了一丝喜悦,知己难求,更何况是一个上位者的支持,我不知道为什么刘肇会如此信任,与其多番揣测,不如欣然接受,他不将我藏着,能够让我大展拳脚,又何必思虑过多。

太尉皱着眉问道:“那这年年天灾又当如何?”

三公们面面相觑,底下也是议论纷纷,没有人觉得能对抗地了天灾,渐渐地,也没人说话看向我。

我翻阅过许多古籍,知道天灾总与人祸息息相关,人向来取之大地却没有回馈大地,天地自然之间讲究一个平衡,历代都有人提出,但最终的结果都是销声匿迹,我待得殿内安静才说道:“无论何事都讲究一个天时地利人和,吾翻看前人手札才得其中一二,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可偷,后将无复,非长术也。然人取之自当还之且不尽之,方可生生不息。”

看到大臣们都在深思,我接着说道:“因此小鱼不捕,有犊者放还,山林者种山林……”取之自当还之,被伐掉的树木也要栽种回去,不能取根,其余种种,以此类推。

虽然三公没有实权,但是能够坐到太傅之下最高位,都是能人之辈,这么一说自然都懂,至于如何放开实施,还是要依靠他们。

在本朝,太傅被录尚书事才是最有实权的,但一位皇帝只有一位太傅,永元五年的时候,刘肇的太傅就已经去了,他为了朝廷殚精竭虑,付出自己的一生,因此往后即使再有才能之人也不会被封为太傅,这是对永元年太傅邓彪的最高尊重。

太傅之位无人,但是太傅下辖的官吏依旧在,有长史一人有序管理掾属、令史、御属,分曹办事。三公之下亦然。太尉张禹这次让我眼前一亮,自新政策颁出后,以张禹为首的太常、光禄勋都开始在自家的庭院种起了树,还在城郊外刚砍过树的地方种了起来,说是要建个避暑小庄子,一时间上行下效,百姓们也开始有了雅兴,在郊外种了一片树苗子,同时也有衙门前去登记圈画以免因为土地不均引起争议,当然多少土地就要交多少税,这样一来,除了将城郊外有些秃了的地救了回来,还能将原本无人之地用起来,还充盈了国库,张禹却是立了大功,刘肇自然也是看出来了,擢张禹太尉兼卫尉,并对其下辖官吏褒奖和赏赐粮饷。一时间,风光无限,也给一些摩拳擦掌的有识之士一种鼓励,朝廷不会苛待任何对民生有益之人。

也因此永元十二年春天的科举,参加的人比往年都多了不少,朝廷涌入了不少有冲劲的年轻人想要有一番作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