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入宫(2 / 2)

带着一肚子的疑问,离开了文德殿。

早朝过后众人都离开,除了皇帝特旨留下了几人之外。

殿内只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左仆射富弼,也就是宰执首相。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右仆射韩琦,也就是次相。

以及知枢密院事陈执中等人。

见王太尉没有跟随朝臣们一起离开,皇帝赵祯问道:“太尉可还有事要奏啊?”

“启奏陛下,老臣确有一事,不过需得等陛下处理完公务再奏。”

王太尉缓步站到中间,装出一副大病未愈的样子。

“既然如此,那爱卿就先在此稍歇片刻吧。”

说罢便转头看向了张茂则。

“给老太尉赐座。”

“是,陛下。”

赵祯的贴身大太监张茂则,立刻叫两名小黄门搬来一张矮凳,送到王太尉身边。

“多谢陛下厚恩。”

王太尉在两名小黄门的服侍下,安坐在侧后缓道。

王太尉已经有62岁,在古时完全称得上是高龄了。

再加上是开国之后首位靠军功上位的的高层将领,屡立功勋。

只要不是什么绝密之事,其余时候,群臣议事一般都不会避开他。

再加上去年和前年,两年都是无灾无役的好年景,国内正是国泰民安的时候。

国家自从几年前的三场大败,使得西夏建国后,就再无战事。

朝廷也不想轻起战事,此时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

所以,今日所议的不过是些寻常事。

不外乎官员调度,考核升迁之类,或是一些大理寺无法决议的案件,交由三司商讨定夺。

对于这些,三朝元老的王太尉,自然是不去关心。

只是闭目养神,静待几人商议结束,再来个大新闻。

“既已议定,各位爱卿,且各回府衙施行下去吧。”

听到赵祯的这句话,王太尉缓缓睁开眼睛,目送几位同僚离开。

不过宰相富弼和次相韩琦却留了下来,二者都没有离开的意思。

于是王太尉,开口问道:“富相公,韩相公今日不忙公务了吗?”

话里有些赶人的意思。

不过两位相公是何人啊,他们不想走,皇帝都不好开口驱赶。

况且,上面那位,可是素来以宽容仁德出名的仁宗皇帝赵祯。

当年包希仁,口水都喷到他脸上了,他都能默默擦去口水,并接纳包拯的建议。

眼下这点事,比之当时又算得了什么呢?

“虽有些许公务,但我们还是对老太尉有什么绝密大事要说,更感兴趣,。”

富弼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的笑说道。

这样的场合,也就只有当朝宰相,才敢开这样的玩笑了。

王太尉也不在意,站起身来。一扫之前疲态,眼中神气凸显,身姿挺拔稳健的走到御前。

中气十足的沉声道:“启奏陛下,臣之子王晋得天之幸,在坊间寻得一异人。

自称是从天上而来,学了丹药养身之术,想要搏个出身,更是从天上带下神药下凡来,愿意献出换取富贵。

臣子王晋多番观察试探,确定此事无疑。

特来告于陛下,请陛下裁夺。”

说完也不去看殿内众人的神情,便自垂首,静待赵祯的回答。

殿内众人,富弼韩琦,犹如白日见鬼一般,看着王太尉。

平素里虽也有人献这些仙丹妙药,说的话,也都是言之凿凿。

可那也得看人啊。

那些献药献丹的,大多是心术不正或者各宗室内亲,或幸进之辈妄图通过这种方式,某些好处。

而他王太尉,已经官至太尉,虽然只是贴职,但是实职也已经是节度使了呀。

完全没有必要,再去学那等幸进之徒行事。如果不是他一直称病在家,早就被调度京外节制一方了。

说是在外的土皇帝也不为过,完全没必要啊。

因此,富弼韩琦才如此吃惊。

大概是,这样的事情在赵祯二十五年的帝王生涯中,早已见怪不怪了吧。

赵祯用不在意,只是略带稀奇的语气说道:“哦?竟有此事?”

“此事千真万确。。。”

王太尉说完,便将这几日王晋所见所知所感,竹筒倒豆子一般全说了出来。

这下就由不得,赵祯和富弼韩琦等人不信了。

当即宣了王晋前来,并嘱咐将方远和那倒霉黄狗一并带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