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烙印(1 / 2)

冬去春来,在爷爷的严格管教下,在奶奶的悉心教育下,马海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经常处于年级前三十名,学校又是北海著名中学,获得的奖励证书一大摞儿。

也许从小缺乏母爱与父爱,他的心理变得敏感内向,他在心里无数次想象妈妈的样子,可是那个人始终没有出现,她是什么模样都模糊了,妈妈在他的心里就是一个概念。

他很羡慕小朋友在父亲、母亲的陪伴下无忧无虑地成长的样子,那是一种无论花多少钱也无法买到的幸福,也是爷爷奶奶再无私的爱所不能代替的爱!

马海生懂得比较,他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感到自己的处境已大不如前,他拿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

这些情况,马海生的爷爷奶奶看在眼中,他们以无比的疼爱来加倍补偿马海生因母爱缺位而造成的失落,就像保护宝藏一样保护马海生,每件事都为他考虑得很周到。

都说隔辈亲,但是马海生的爷爷奶奶对他疼爱却不溺爱,相反要求严格。

马海生的爸爸觉得亏欠了儿子,时常从上海打“飞的”来到北海看他,尽管马海生对父亲有些排斥,但是并不拒绝,马海生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并不缺乏物质,主要是缺少父母的爱,这些不足如同烙印一样刻在心上,融铸在性格层面。

奶奶给马海生报了几个特长班,像游泳、美术、书法、钢琴,等等,这些课贯穿于马海生的小学生涯,直到上初中由于文化课增多,他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分给特长学习,也就忍痛放弃了几门课,而专攻书法。

马海生在墨趣斋书法培训班学习,这个培训班开在小区的居民楼一楼。

书法培训班负责人马国贤赁了一套房子,客厅摆着一张长条大木桌,桌上铺着毡子,放着笔墨纸砚,那是毛笔书法习字堂。两个卧室是小班课堂,马老师除了自己教授书法外,也聘请了其它老师授课。

因为他的书法教学点除了阳光小区这个点外,在北海中学、四十八小学、温江小学旁边也开设有教学点,书法老师在各个教学点来回授课。

书法艺术虽然难学,可是马国贤老师的书法路子正,他早年受业于黄河省书法界小有名气的陈自元,陈自元是黄河省书协会员,所创作的作品在书法市场上润格为三千元一平尺。

马国贤不仅教书法还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书法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时,便焕发出了无与伦比的虹吸力。

马老师除了书法写得好外,对于书法史、书法审美以及古今书家的书风及其传承特点都有较深的认知,尤其对于相关的艺术领域,比如绘画、诗词,等等,均有涉猎,这给了马海生良好的艺术熏陶。

马国贤在教学中旁征博引,为学生解惑。尤其在讲唐楷的时候,他以欧颜书法艺术为蓝本为学生边讲边示范,引导学生从帖里寻找精华,古为今用,深入学习古人的字法,笔法,章法,墨法。

尽管书法课时费贵,但是马海生的爷爷奶奶一直坚持让马海生学习,甚至考级。爷爷奶奶认为技多不压身,他们把自己的退休金除了用于基本的生活开支与看病外,都用在了马海生的教育上。

马海生跟马国贤老师学软笔书法,马国贤让他练习颜真卿《多宝塔碑》,从一笔一画练习,马国贤传授他们一个“秘诀”,那就是练习控笔。

他让马海生等小朋友在毛边纸上画同心圆,在面积有限的一张纸上画得圆圈数量越多,证明控笔效果越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