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楔子(2 / 2)

有有夫子遂对臭石道:“你既有此觉悟,我便将你这经历抄去,放到财神前替你赎罪,可乎?”

臭石知有有夫子心思,便道:“你愿抄便抄,愿传便传,但是一样我要与夫子说分明,这上全是难言之言,不刊之论,若是因传这文荣华富贵、流芳百世了,我自然不眼红,但若遭了官司,甚至被杀头示众,夫子切莫透露从何处得来,少不得自己逞一回英雄领了方可,如若答应,我才让你抄,如若不然,我便自顾自臭下去便是了。”

有有夫子道:“此又有何难?某虽非驷马难追之人,但比起袖手旁观、唯唯诺诺之徒还是有些血性的,真若有事,某即便是逃之夭夭也绝不供你出来,如何?”

臭石见这有有夫子人虽不堪,但总算懂得句读,若不应允,一腔抱负怕是真地要付与粪土了,便答应了他。有有夫子大喜过望,连忙抄阅,后又因其经历,披阅增删,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曰《异天记》,并题一《好了歌》云:

生得早未必好,生得晚未必妙,生得不晚不早,也未必就好了。

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

神龙元年,……太子上马……至玄武门,斩关而入……进至太后所寝长生殿,环绕侍卫。太后惊起,问曰:“乱者谁邪?”对曰:“张易之、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诛之,恐有漏泄,故不敢以闻。称兵宫禁,罪当万死!”太后见太子曰:“乃汝邪?小子既诛,可还东宫!”……对曰:“太子安得更归!昔天皇以爱子托陛下,今年齿已长,久居东宫,天意人心,久思李氏。群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故奉太子诛贼臣。愿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人之望!”李湛,义府之子也。太后见之,谓曰:“汝亦为诛易之将军邪?我于汝父子不薄,乃有今日!”湛惭不能对。又谓崔玄暐曰:“他人皆因人以进,惟卿朕所自擢,亦在此邪?”对曰:“此乃所以报陛下之大德。”……太后传位于太子。节录自《资治通鉴》

又:

天覆元年,……太子上马……至玄武门,斩关而入……进至帝所寝长生殿,环绕侍卫。帝惊起,问曰:“乱者谁邪?”对曰:“张易之、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诛之,恐有漏泄,故不敢以闻。称兵宫禁,罪当万死!”帝见太子曰:“乃汝邪?小子既诛,可还东宫!”乱臣曰:“太子安得更归!昔天后以爱子托陛下,今年齿已长,久居东宫,天意人心,久思李氏。群臣不忘旧德,故奉太子诛贼臣。愿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人之望!”帝叹曰:“我于汝等不薄,乃有今日?此所以报君恩者乎?汝等若退,朕当奖汝等诛小子之功,若不退,朕定不饶。”众狐疑,莫敢进,亦不退,当此时,伏兵发,乱臣束手。是后,帝感乱臣皆出男儿,贼子自称圣明,故命天下男女易位,女为尊,男为卑,公主为皇子,皇子为公主,改元天覆。自此后,豪杰皆为巾帼,英雄再无男儿。摘录自《武皇秘史》

但说,天翻地覆后,一时间是“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虽说改朝换代、谁当皇帝历来与百姓无关,但总有不甘心屈居女人下之男儿心怀不满,欲行不轨之事。有一落魄秀才,久试不第,心生怨恨,见人心思动,揣测有利可图,遂自称李唐皇室之余,举旗造反起来。一时间竟也应者云集,蔚为大观。然毕竟草台班子,难有大作为,兵凡数败。秀才苦恼至极,长吁短叹。秀才之师爷知大势已去,为保命,出谋划策曰:某闻当年徐敬业起兵时,曾命骆宾王入龙虎山寻天师搬天兵。骆宾王实则已经搬到了天兵天将,只是徐敬业彼时已经兵败,故而那骆宾王将那天兵天将封在了天师宫中后便云游四方去了。某看今日之形势,非搬来那天兵天将不能挽回也。

秀才一听,大喜过望,当即赐了师爷搬兵诏书,命其夤夜前往,不得有误。师爷当即领命,焚香沐浴,背了诏书,盛了御香,便去搬兵。师爷原本是想编个缘由,诓骗出逃,奈何秀才郑重其事,增派了几十名亲戚随其前往。师爷无奈,一路被挟持裹挟着上了那仙山。

路上曲折,不烦细说。但说师爷硬着头皮来到了天师宫。天师子孙问贵干。师爷有刀兵在背,唯唯诺诺,顾左右而言他,到最后方说搬天兵天将之事。不承想那天师子孙自是油滑之辈,见来人凶煞,不敢说无,当即诓道,宫中有一伏魔殿,俺老祖当年亲自上了封条,说殿内有妖魔鬼怪无数,子孙不准打开。不知师爷所请之天兵可是殿中之鬼?

师爷当即点头道,正是,正是,速领某前往。天师子孙遂领着众人前往了那伏魔殿。到了殿门,但见那殿狭小逼仄,篱笆门挡道,臭不可闻。众人道,这里哪里像个殿,分明是茅厕吗?

天师子孙道,不然。此正是我家老祖高明之处,此处之天兵天将威力太大,觊觎之人太多,若不如此掩饰,哪还轮得到你们呢?

师爷道,天师之言有理。进去看看吧!众人遂破门而入,但见里面,黑洞洞地,伸手不见五指,但闻里面,臭烘烘地,掩鼻难盖恶心。众人点着火把,只见中央一个石碑,约高五六丈,下面石龟跌坐,大半陷在泥里。石碑两旁各有泥塑一尊,破败不堪,细看去,一尊为和尚,一尊为道士,一个赖头,一个跛足,碑身正反各有天书符篆,人皆不识。师爷举火细读,只识得碑首四个大字“祖宗之言”,再去后面,又识得文中四字“秀才无果”。师爷心想,果然不出所料,逃跑是对的。眼见那石碑少说也有千余斤重,突然心生一计,道,正是此碑,天兵天将都在碑下,快挖快挖。

亲戚们忍着恶臭,赶忙动手,挖碑掘坟,费了老劲,终于将碑搬开,将龟移走。此时见底下是一青石板,石板很长,直连着地基,众人不知如何处置,问师爷、天师子孙怎么办?然二人却不见了踪迹。一亲戚道,这还要问什么?接着挖就是了。另一亲戚道,这可是连着地基呢,如果挖开,房子塌了怎么办?那亲戚道,塌了又与我们何干,总不是我们的房?众人恍然大悟,说对,接着挖。

又是一番劳作,众人齐心,终于将那青石板搬开,但见下面是一万丈深渊,刚要看时,急匆匆几道星光从深渊内飞出,慢悠悠星光后面一条黑影尾随,之后房内便不闻恶臭。众人惊诧不已,面面相觑。许久一人方问,刚才飞出的莫非便是天兵?众人恍然,点头称是。方此时,突觉地动山摇,屋毁房塌,众人赶忙逃出,猛回首,房子塌了,僧道毁了,祖宗没了,只有一片废墟。

一人道,现在屋也塌了,天兵也搬了,依我看,秀才造反,成不成自有天命,现在咱们丢了师爷,如何复命?不如散去,分头去寻师爷,可好?

这话说到众人心坎上,点头如捣蒜,一时间作鸟兽散。有诗记此曰:

千里上山搬救兵,救兵原在茅屎坑,僧道祖宗冷眼看,成与不成臭烘烘。

那万丈深渊中先飞出的星光跑得快,早早投胎,当世便各自成就了一番功名。却说那后出的黑影,原是那涿鹿之野的臭石,僧道将它混入星光中,原本是想它鱼目混珠,跟着星光成就一番,不承想那石臭性不改,临飞升时,得了内急,解完屎尿,再飞升时,已经过了不知几千百年,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一朝迟,千年恨也。臭石失去了星光庇佑,慌不择路,只得投胎于一平常人家,还好是个女儿。臭石悔恨生不逢时,故虽碌碌无为,却也在骨子里怀着回转乾坤、追上同胞、成就功名的孽愿。

她的故事便在这样的纠结中开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