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出门迟迟事纷杂(2 / 2)

吴咎已经过了背书的阶段,带不带书都无所谓,他随时可以默写四书五经全本,考个举人那是手拿把攥。

吴咎家里的大部分书都是自己手抄的,书店卖的贵,一本书要成百上千文钱,大家注释的经典更是贵的离谱,一本要五六贯钱。

为了不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破产,吴咎只能厚着脸皮拿着“白书”找同学抄录,还好学院有个讲义气的胖子同学,帮了他大忙。

大恩无以为报,吴咎只好将其收为小弟,每天含泪接受小弟的孝敬。

“《周易》拿上、《左传》拿上还有这本《尚书》也得拿上。”吴咎从书架上挑挑拣拣拿了三本装了进去。

“还有这个也得拿上,第一桶金就靠这个了。”

吴咎从书架的边角位置抽出了一本手抄版的《太白诗集》(36首),宛若宝贝般双手捧着,翻阅了一番确定没问题这才小心翼翼装了进去。

这诗集是吴咎亲手默写出来的,古代的交通不便,信息的交流也不通畅,还有就是古人喜欢收藏,有啥好东西都想藏自家的地窖里。

诗仙李太白的名头虽然响亮,但他的作品流传的并不多,只有最著名的几篇为人所熟知,其他的都流散在天南海北各地。

北边张三家收藏记录两三篇,南边的李四收藏一两篇,一个人很难收集到全部,就是皇帝也不行,不过皇室肯定收藏地最多。

封建社会什么最值钱?

答案是知识,世家之所以是世家就是因为他们垄断了知识,所以知识是可以换钱的。

别的朝代可能有异议,但唯独大宋最值钱的一定是知识,因为有了知识就可以当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如今,虽然科举考试经历了数次改革,诗词的含金量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高了,但是朝中大佬中还是有大批的诗词爱好者,他们就是中举的保证。

吴咎精挑细选了36篇诗,打算拿到书店去试试水,看能不能用它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吴咎将自己的卧室收拾了一遍,确定没有疏漏这才带着书箱走出了屋子。

小舅已经将家里的耕地的水牛牵到了院门口,看到吴咎终于出来了,赶紧上前接过了他手中的书箱,背到了自己背上,丝毫没有吴咎费劲吧啦的磕碜模样。

水牛的背上有鞍子,专门给吴咎做的,可见家里对他的宠溺程度,这就是读书人的待遇。

吴咎爬上鞍子就要走,外公上去牛给摁住了,黑着脸沉声问道“就这么走了?”

那不然呢?吴咎一脸的茫然,难道是忘了什么没带?于是连忙开口道:“外公都带着……”

“你可拉倒吧。”话没说完就被外公的大嗓门给打断了,“还都带了,怎么出门不带钱?还是你小子有私房钱?”

这俩小子真是每一个省心的!

外公蒲扇大的巴掌忍不住抬了起来,看了看吴咎的身板然后拍在了自家儿子的后背上,听声音就知道小舅的后背有多瓷实。

“爹?”小舅委屈啊,平白无故就被老父给了一巴掌,他到哪里说理去?

“怎么,我说的不对,还是说你俩连缴纳城门税的几个铜板都没有还想进城,我咋不知道你俩本事这么大呢?”

外公吹胡子瞪眼的,恨不得再给他一下,让他俩长长记性。

“额……”

吴咎无言以对,他还真忘了,先前光想着卖书赚钱的事儿了,完全忘了自己是个穷光蛋,小舅也是个穷光蛋。

“笨蛋,大锅~”

“笨蛋,二锅~”三娘、四娘很快就跟着桃子改口了。

家里三只小的站在一旁看热闹,看自家大哥、二哥吃瘪顿时开心不已。

外公扔过来一只钱袋,“里边有三百文钱,有剩下地别乱花,回来后要上交的。”

三百文的钱袋也不轻,握在手里还握不住,吴咎接过来揣进了袖口,吴咎今天穿的是圆领士子服,宽袖的士子服在袖子里面有夹带,装钱袋这些小物件还是很方便的。

“路上别贪玩,把这个给你爹带上。”临行之际阿娘将一个包袱递给吴咎,让他交给在城里打工的阿爹。

吴咎将包袱背到背上,并不是很重,估摸着就是换洗的衣服还有家里做的干粮。

这次没问题了,吴咎与小舅和家人告别后便往城里赶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