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搪瓷盆23(1 / 2)

大早上薛成龙和薛父开始比拼编土篮子。

薛成龙用加了插件模具和羊角锤做土篮子,薛父用原来的模具编土篮子。

一个上午,同样的时间,薛成龙这个手艺一般的人居然比薛父快了一倍还多。薛成龙编的土篮子,也得到薛父的认可。编的土篮子质量一样,速度快那么多。

薛成龙弄这些就是为了省力,就是为了提高效率,让自己家能编出更多的土篮子,赚赚更多的钱。

这些名词都是薛成龙上学和在城里时候看的闲书里学到的。薛成龙当时上学,学校教的都是老一套的东西,根本没啥有用的东西。所以他就经常找些闲书看,以此打发一下时间。

他从旧书摊淘到了很多建国前后的书籍,这些书籍让薛成龙学了很多的知识,也知道了很多的道理。

尤其是看《资本论》和《经济学》这两本书,更是给薛成龙打开了一扇大门。虽然看的是一知半解,看也是读懂了一些原理。

因为知道了一些经济学原理,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愤世嫉俗。

为啥?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了个人的地位。薛成龙当时是个临时工,拿着最低的工资,干着最脏最累的活。要收入没收入,要家庭背景没家庭背景,这种情况不会有太大的出息。

事实也是如此,自己被打回原形,回来种地了。

但是现在变了,农村的土地包产到户。有了这个改变,就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自己必须要紧紧抓住,只有抓住这次的机会,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走出这封闭的大山,才能有自己事业,斩获一个美好的未来。比如现在,薛成龙无时无刻不想着挣钱,无时无刻不想着出人头地。

拜《资本论》和《经济学》知识的洗礼,他自己的思想有个很大的提高,起码比一辈子种地的薛父薛母更能接受新事物,更有闯劲。但是这两本书的内容实在是太深奥了,他自己还得慢慢品味。

这两本书里面的名词和经济学原理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尤其是在计划经济的当时,那基本上没法理解。

但是现在经济放开了,自己才有了更多的体悟。其中也包括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商品的利润率。当然,他还知道了一个叫做流动资金的概念,流动资金其实说白了就是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就比如今年一年薛成龙其实挣了不少钱,加起来也都有五六百了。可是,最终这个钱都上交给薛母了,薛母则把这个钱交给了薛父,薛父把家里的帐给清了。

其实,这些账本可以晚一些结,薛成龙能用这五六百更快速的赚钱。可是现在已经木已成舟,钱已经还了,现在能做的就是加快编土篮子的速度,这也就能加快挣钱的速度。

薛成龙做的这个插件果然没有辜负他自动的期望,实验证明确实可以提供近一倍的效率。薛父最后也对这个插件赞不绝口,于是三人就开始用这加了插件的编土篮子神器编土篮子。

还别说,可能是有了这个插件不但能使编土篮子更快,还更加的轻松,三人编起土篮子就忘了休息,也忘了做饭。直到这天逐渐暗了下来,当薛成龙去点油灯的时候,他才感觉到了饥饿和寒冷。

“爸妈,咱们是不是晌午没吃饭?”

这个时候薛母也反应过来。

“哎呀!我说怎么这么冷!原来是没烧炕做饭。”

东北的冬天一天要三遍的烧火,要不这炕就凉了,屋子自然就凉了。

“爸妈,你们就不觉得饿么!我肚子都瘪了。”

“那你咋不说呢!你不是饿的特别准时吗?”

薛成龙的肚子那是到点就饿,都快赶上闹铃了。

“我看你们编土篮子那么认真,咔咔的干起来没完,感觉你们都入迷了,就没敢打扰。”

“还真是入迷了,这都黑天了,也没啥感觉。我现在就去做饭。”

薛父也开口说道。“溜一溜就行了。松龄,这不是有大盆了吗?明天你抽空多蒸点窝窝头、烙点玉米饼子,再多熬点菜,都放到屋后冻着。”

“做那么多干什么?”

“省了做饭了啊!一次性做够一个星期吃的,这样做一次饭就行了,到了饭点拿一些用锅热一下,这样能省多少时间。这样不就能多编一些土篮子了么!”

“这个可以啊!那行,明天我抽空多做点饭。”

“做能吃一个月的也行。”

“那可不行,现在还没到最冷的时候,做多了放不住。”

“那你看着办!”

薛母先把今天晚上的饭菜给溜上,让大家先吃饱喝足。

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做饭,整整一上午就是蒸窝头,和面用的就是铝盆,这次让铝盆是物尽其用。

一大锅一大锅的窝头蒸好了,就放到洗干净的大铝盆里,然后薛成龙端到屋后。两个大铝盆严丝合缝的扣子一起,再压上一块大石头,这样外面的那些耗子、黄鼠狼啥的就没法造害了。

薛母最高兴的是薛成龙拿来的四个铝盆,用这特别的方便。

有了这些盆,她做的贴饼子、熬的炖菜终于有地方放了。以前啥都没有,盛放的器具很多都是用土篮子代替。现在算是有了好用的盛放器皿。

还有就是薛母抽空也开始熬饭豆。

这次有了大盆,终于不用在锅里捣饭豆了。

薛母也知道这再好的锅,也怕捣,只要一个不小心就是朝鲜族的铸铁锅那也得被捣烂。

现在薛成龙就在大铝盆里捣饭豆,这饭豆里放了一点糖精。放了糖精的饭豆,真的特别的好吃,特别的甜。捣好的饭豆,就是豆沙了。这甜丝丝的豆沙,是东北少有的甜的食品,每次捣豆沙的时候都偷吃一些。薛成龙时不时的拿起一点就塞到嘴里,感受饭豆沙的美味,也算是解馋了。

豆沙做的豆沙包和粘团子,也是东北冬季最好的食品。

薛母做了好几锅的豆沙包和粘团子,都冻起来了。大铝盆都用完了,薛母就把这些好吃的放在房后的裂了纹的大缸里。缸口用遛平的石头盖上。石头一盖,那些家雀、老鼠就没法钻进去了,保证这些好吃的不被祸害。

虽然这石头盖子能防护食物不被老鼠什么的祸害,但架不住薛成龙去偷吃。这小子从小就是个馋猫,见到好吃的就挪不开眼睛。

这豆包都被冻的邦邦的,啃一口只留下一个白印。就是这样也愿意啃,因为这豆馅甜丝丝的,特别好吃。

农村人最缺的就是甜食,但凡是甜的都好吃,就是又硬又冰,那也照啃不误。

薛母除了做了豆包和粘豆包,还用大锅熬了大碴子。

大碴子里面有饭豆、红豆、苞米碴,基本上都要熬一天才能做好。

熬出来的大碴子不但黏糊糊的,喝起来还特别香,还有些甜丝丝的味道。

熬了一大锅的大碴子,一次肯定是喝不完。

剩下的大碴子用铝盆放到房后背阴的地方,在将冻未冻的时候用菜刀剁,剁成小块。每次吃饭的时候取一块放到锅里,再加上水,熬上半小时就能吃了。这样就能时不时的喝大碴子了,也特别的方便。

家里的熬的菜也照此办理,也是每次取出一块放锅里,再熬一下就能吃了。

可是因为做的饭菜太多了,这器皿又不够了。最后的办法就是用冰做盖子。

大缸的盖子用的是一块片状的石头。

可是家里就这一块大的片状石头,现去找已经不可能了。

先不说能不能找到,就是找到了也会被冻住,如果硬砸的话,这种片状的石头特别容易碎,所以用石头当盖子是不太现实了。

想来想去,最后想到一个招,那就是往大盆里加水,冻上几个小时,这样就能得到一个和大盆差不多的冰盆,扣在盆上刚刚好。

有了这个启发,薛成龙又做出好几个冰盆,彻底解决了冬季缺乏储存器皿的问题。

虽然这冰盆只能冬天用,但是能用一天是一天,总比没有强。

那些铝盆还能解放出来,放点其他的东西也是挺好的。

这个就叫做合理利用资源。你说是吧!

对了再说说家里屋后的那口大缸,就是现在家里储存好吃的那个东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