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徐渭的华倭之辩15(1 / 2)

这两天徐渭听说嘉兴城有一家酒楼不错,就拉着何心隐一块去尝鲜。在酒桌上,徐渭先给何心隐讲起来倭寇的情报。他近些年苦心搜集核对比较,这才大体掌握了倭寇详实的情况和日本的风土人情。

首先徐渭告诉何心隐,日本总共有六十多个国。听起来很厉害,但一个国基本上相当于大明的一个县。整个日本的人口在八百万到一千多万之间,但真正参与劫掠大明的,主要还是日本的九州岛居民。九州岛大约有十一个国,也就是十一个县。人口大体在百万上下浮动,约等同于目前苏州府在籍人口的一小半。

日本在应仁年间,也就是距今八十年前左右,因为大明册封的日本国王足利家族发生内斗,各地群雄乘势崛起。自此六十多国互相攻伐,生灵涂炭国将不国,乡里之间的豪强地头更是横行无忌。

所以倭人本身不是多大的麻烦,就算九州岛全民皆兵来劫掠大明,也最多凑齐不到十万人。而且九州岛分裂已久,岛中诸侯豪强彼此征战不休。根本不可能拧成一股绳,集结兵力来东南进犯。因此真正能参与到劫掠大明的倭人,最多只有两万到三万人左右。其中倭人武艺精湛善于使用长刀的甲士,被倭人称作布西(武士)的,最多只有几千人。

目前倭人来犯的主力多是来自于岛津家及其附近的地区,岛津氏巅峰时期拥有九州萨摩大隅两国的控制权。后来因为家族内斗分裂逐渐衰败,让地方的豪强乘势崛起。这个地区因为没有霸主故而征战不休,大的豪强拥有大半个县,小的豪强只是拥有一两个堡寨或乡镇。不管是萨摩国的岛津家,大隅国的肝付家,日向国的伊东家,都或多或少派遣了家臣参与到了倭寇之中。小的豪强更是觉得劫掠大明是暴富的机会,不管是抢到日本稀缺的物资,还是掳获工匠医生乃至普通的奴隶,都是非常可观的收益。

九州岛天下三分,实力最强的是大友家。其次是龙造寺家和岛津家。东南的海盗和走私商,与九州岛的割据势力都有所瓜葛。比如徐海的背后是大隅国的霸主肝付家,陈东是萨摩国的霸主岛津家,风头一时无两的巨寇萧显背后可能是肥前国的霸主龙造寺家。而汪直则更加厉害,他目前的盟友是坐拥九州东部三国的大友家,大友家拥兵数万,在整个日本也是排得上名号的诸侯势力。

大概说完了日本和九州岛的情况,徐渭又喝了几口酒,这才又大咧咧说道:

“不要成天听着倭寇,就觉得倭人铺天盖地了。九州岛一个二流豪强,手底下最多有几百甲士,能抽出来近百个甲士来劫掠,就已经是大手笔了。等闲倭人士卒,跟大明的山贼海盗没有本质的差别。

但倭人甲士确实不容小觑,几名甲士统帅数十名乌合之众,领队斩将夺旗,只要成功斩杀了几个百户总旗,就可以轻松击溃数百上千的卫所兵。

但是倭人甲士,总归就那些人。根本损耗不起,而且野战中确实所向披靡,但遇到破城攻坚,其武勇也就被抵消多半了。

倭人精锐数量稀少,也无法适应攻城作战。因此主要还是依靠我大明的贼寇,只是不少地方官员为了冒领功勋推卸责任,夸大了真倭的数量或是对倭人的斩获,才让朝野产生了错觉。”

何心隐听完这些不由茅塞顿开,于是好奇问道:“这么说来,倭寇本身根本不足为惧,真正把事闹大的还是那些因为海禁被断了财路的商人,以及被断了生计官逼民反的渔夫和游民?

徐渭笑了笑,整个上身彻底放松靠在了太师椅上,悠然说道:“也不尽然,倭人的作用其实是胶,把单薄的贼人给粘合成了大势力。”用郑晓郑大人的话来说,就是“倭人藉华人为耳目,华人藉倭人为爪牙,彼此依附,出没海岛。”

“所以不少人的看法都偏颇了,要么过分夸大了倭人的作用,觉得倭人简直无穷无尽以一当百。要么就是觉得倭人无足轻重,是华人贼寇拿来混淆视听所用,在贼寇当中根本没有分量可言。”

徐渭又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说道:“但是,头在整个身体中占有多少的比重?但没头人可以活吗?”

见何心隐摇摇头徐渭又指着自己的心口说:“心脏才有几斤重?没有心了常人能够动作吗?

倭人倭土对于华人贼寇而言,就是起到了首脑心脏的作用。确实比重不高,最多也就在贼寇中占据了十之二三的体量。常见的情况下,十个贼寇当中平均只有一个真倭,至于倭人甲士,更是数十上百个贼寇当中才会出现一个。”

“但有真倭甲士的贼军,和没有甲士的贼众,完完全全就是两种彻底相反的情形。”

徐渭告诉何心隐,若是没有倭人精锐领头冲锋或者居中指挥,寻常两百个卫所兵可以轻松战胜三百名阵型散漫的山贼海盗。毕竟卫所兵的总旗和百户以上,战斗力大体上是可以的,卫所兵向来是数十个披甲精锐,率领着几百名犹如农夫的兵卒作战。

一般情况下有几十名武艺精湛的卫所军官远程射击或者近战搏杀,贼寇的军心往往会迅速崩溃。而有着倭人精锐掠阵的贼寇,只要有一定比例的布西甲士参与其中,五十名贼寇可以轻松战胜两百名卫所兵!

讲到这里徐渭又哂笑一声继续说道:“江南的卫所武备废弛,也是被之前的大势所造就出来的。之前山贼海盗再猖獗,只消被弓弩火器一轮攒射,甲士上前一阵冲杀,自然也就溃不成军了。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大规模练兵强军,改善战力,只会引起朝廷的忌惮或是激起各方势力的不满,所以也没有人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而现在时移势易,阴阳颠倒,萎靡的卫所兵只要被倭人精锐一近身,但凡斩杀了几个带头的军官,卫所兵就会一哄而散甚至自相践踏。”

“再打个比方,倭人就如同硝石一般,在火药之中确实占比最少,但若是没有了硝,火药也就不可能造成太大的杀伤。因此你不能说火药全是靠硝石,但也不能说硝石发挥的作用不重要。”

看见心高气傲的何心隐被自己这番见地给慑服住了,徐渭心中大感快意,又伸出三根手指给何心隐继续分析道:“倭人对华人贼寇有三大利,也可以说是对朝廷百姓有三大害,这是其他势力都不可替代比拟的,说清楚这三点就知道倭患的本质为何了。”

“第一是,销赃暴利。贼人的劫掠所得赃物,在大明本土很难成批量地转手卖掉,就算侥幸有人接手,价格也会被压的极低,导致风险与回报不成正比。

自海禁愈发严厉以来,大明的特产在日本售价腾贵。这种情形之下,比如一百斤生丝在大明也就五六十两的价钱,到日本动辄可以卖到五六百两左右,价格翻了十倍。丝绵在日本每百斤值银二百两,甚至红线因为在日本非常匮乏,每百斤都可以卖到七十两。至于铁锅、铜钱、水银、川芎、甘草、绣花针等物品,价格更是贵到吓人。就以最具代表性的生丝来说,在大明抢上一百斤销赃的话,折半也就值个三十两银左右,根本犯不着以命相搏。但销赃到日本去,最起码也是四百两的价钱,这种暴利一下子就让绿林强盗们疯狂了起来。”

“第二是,军需补给。比如像火器、甲胄、弓弩这些违禁品,在律令森严的大明境内很难拿到充足的货源。就算偶然搞来百十件,也根本形不成规模,但在倭人那里,反正是群雄割据,只要有钱可谓是予取予求。因此只要有远见的贼寇,每次都拿出一部分劫掠所得置换军需武备,就可以以战养战越打越强。届时甲兵坚船,弩铳硬寨,只怕比等闲官军还要精良善战,根本不是普通人可以想象的。”

“第三是,教学军阵。兵书阵图,在大明并不普及。只是掌握在将门世家或者士大夫手中,但倭人为这些华人贼寇提供了久经战阵的老卒来整合队伍。虽然倭人的阵型和旗鼓操练比起大明还是要落后不少,但只要多加操练形成阵势,贼寇就彻底脱胎换骨了。没有倭人操练以前,这些贼寇山头只能说是贼众。但经过了战阵洗练以后,贼众就蜕变成了正儿八经的军队。很多情况下只需要一两个倭人甲士拿着扇子指挥,再配上十数名倭人老卒居中调度,就可以让数百华人贼寇列队成军,以正规军的打法来迎战久疏战阵的卫所杂兵了。所以在倭人介入以前,一千华人贼寇可以被几百名官军轻易击溃。但在倭人介入之后,一千贼军只要里面有数十名倭人劲卒作为骨干,就可以力战数千官军不落下风。”

“故而,倭寇如翅,华贼如虎。没有翅膀的老虎,再是凶猛落入网罟也只是时间问题。而没有老虎的翅膀,更是只能煽动起些许风浪,根本无关大局。而两者结合,就是如虎添翼势大难制了。更是华人如火,倭人如风,火借了风势,方能气焰嚣张。”

说到这里,见何心隐眉头紧皱若有所思,渐渐开始信服了自己的看法。徐渭这才开始探询问道:“你是不是觉得胡汝贞之前的自剖心迹太过刻意,反而显得有些矫揉造作,故而他所谓的东南即将再出一个黄巢或者张士诚,你觉得这是他在危言耸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