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徐海的故事(1 / 2)

此时胡宗宪刚刚由浙江巡抚升任军务总督不久,总不能未战先怯。于是亲自督师于苏州府吴江县外的三里桥,与徐海大军决一死战。徐海所部的战力,绝不是一般贼寇可比。别说广西的土兵了,就算由游击将军宗礼率领的数千边军精锐,也被徐海轻松击败。

要知道戍守长城的边军,久与蒙古人作战,可不是南方武备废弛的卫所兵可比。而且装备精良,军丁普遍着甲,训练也算是有素。如此朝廷特意调遣而来的精锐,竟也被徐海大军的洪流所冲垮。

幸亏汪直对徐海心存防范,所以徐海并没有多少佛郎机人那边的先进火器。在边军溃败的关键时刻,明军的火炮开始发威,有如神助一般击伤了徐海,这才打退了倭寇的攻势。

然而倭寇此路不通,自走他途。在有大量火器拱卫的吴江县外碰了钉子,就沿着江南运河一路南下,到了桐乡县附近。

由此可见倭寇当中也有善于用兵,熟知江南地理的高人。本来桐乡、嘉兴、吴江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互相拱卫。吴江处于最北部,嘉兴处在三者之中。倭寇如在吴江碰了钉子,不管是南下去胡宗宪的驻地嘉兴,还是北上去城高沟深的苏州府,都会碰的头破血流。倭寇意料之中选择了南下,但南下的出乎意料。竟然是更南边的桐乡县,等于绕开了嘉兴城。

这下胡宗宪彻底傻眼了,此时嘉兴城的兵力足以据城固守,但出城野战远没有正面击溃倭寇大军的可能。而且倭寇借着江南运河运兵,把辎重放在劫掠来的船上运输,士兵则在运河岸边行军保护船队。如此一来移动速度变的飞快,转眼就到了桐乡城下,根本不给胡宗宪反应的时间。

也不知是倭寇撞了大运,还是官府中就有他们的内应。此时浙江巡抚阮鹗就在桐乡城中,本来这里是前线中的后方。胡宗宪从来会做人,觉着桐乡这边没什么危险,就请阮鹗过来坐镇指挥,方便日后分他一份功劳。

阮鹗本来做做样子在桐乡巡视一番,然后胡宗宪奏报上就会吹嘘他指挥有方,亲临浙江北部边境阻挡倭寇,使得倭寇不能进犯浙江云云。好了,这下不是瞎吹了,成事实了。

当这个江南官场版的白登之围消息传到胡宗宪手边,胡宗宪心理素质再好也不免心中惴惴。他的前任张经把局面搞得再坏,也不至于把前浙江巡抚李天宠给搞没了。要是倭寇真攻陷了桐乡,不管是俘是杀,他胡宗宪都得给阮鹗陪葬!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危机管理大师徐渭徐文长站了出来。徐文长断定只要徐海确实知道了阮鹗在桐乡,他反而不敢真把桐乡城怎么样。道理也很简单,徐海目前并不是造反只是求财,把事情做绝有什么代价徐海心里自有计较。

至于讨价还价那就简单了,只要不离谱那就先答应就是了,反正任何条件再坏也坏不到阮鹗出事的地步上。

胡宗宪也是病急乱投医,当即给了徐渭临机专断之权。徐渭得到令箭以后,立即强制召集了苏州嘉兴附近的大商人和江湖人士,让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托关系给徐海带个话。徐渭态度非常强硬,告诉他们也用不着装糊涂,反正这次的事要是不能善了,我家东翁也就没了活路。我家东翁既然都是死路一条了,又何必在意冤枉了谁误解了谁?谁今天在这袖手旁观,谁就是诚心要害死胡大人,言尽于此你们自己看着办。

苏州地界的头面人物听了徐文长的威胁之后面面相觑,只得互通有无想尽办法找到了徐海头上。

于是神通广大的老爷们趁此机会也就不再装傻充愣了,很快他们就向徐渭引荐了一个叫做童华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