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海笔架47(1 / 2)

但有时候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就是一种无比客观明显的定律,很少有人可以例外。

反正大权在握的胡宗宪肯定不是例外之一,刚刚派遣了精兵强将押送了一批全都是奇珍异宝组成的生辰纲,在严少师八十大寿的宴会上拔得头筹大放异彩,更与严世蕃和他的公子成功搭上了线。并且又喜获一品俸禄赏赐的他,就遇到了一个非常尴尬且棘手的境况。

那就是他的儿子,被浙江一个小小的县令给抓起来了。

不仅如此,这件事还让踌躇满志的总督大人非常难办。简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说。事情经过是这样的,驿站系统,本就负责接待官员公办差旅,但具体费用由地方拨付,所以当官吏和他们的亲友违规使用驿站时,就必然会给地方造成财政负担。某天,总督胡宗宪的小公子,带着一大帮随从,路过了淳安县。在驿站住下以后就开始作威作福,百般挑剔,嫌弃驿站提供的马匹和饮食品质低劣。就以此为由开始凌辱驿丞,向驿吏发怒,继而把驿丞直接给倒挂在树上捉弄。

原因呢也很简单,这两年朝廷为了开源节流。对驿递系统进行了大整顿,而淳安县的新任知县老爷更是对朝廷的新政十分支持,自然积极落实响应。

如此一来,驿站经费自然就入不敷出了,如此用度紧张,怎么可能将胡大公子给招呼到满意呢?

这淳安县令得知胡公子大闹驿站的情况后,二话不说也不改正更不道歉,反而直接就逮捕了总督老爷的公子,还收缴了其随身所带的金银珠宝。与此同时,这县官又先发制人,给胡宗宪写了一份公文,并派人快马加鞭将这份公文和这位胡公子连人带行李都给送到了总督府。这公文里面汇报说:“过去胡总督考察巡视各部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行事嚣张跋扈,一定不是胡公府上的郎君。”

然后又夸赞胡宗宪教子有方一向约束家人,其公子必然谦谦有礼,总督大人如此廉洁清高,必定不可能纵容家眷在地方上作威作福云云。

这样一来,胡宗宪就被架在了火上烤,一旦反驳,就进退失据,所以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这件事让胡宗宪的亲信们面面相觑,区区一个举人出身的县令,就敢于这般挑衅胡宗宪了吗?这其中会不会有阴谋?

其实这县令与胡宗宪关系还算不错,总督老爷之前还公开表扬过他的廉洁刻苦,号召浙江官员向他学习呢。

这县令名叫海瑞,是个色目人的后代。他是个孝子,但因为十分清廉,所以为母亲做寿也只能买肉二斤庆贺,可见他们家虽然身为一县之长,但平日里都吃不上肉。

偶然间得知这个情况以后,胡宗宪大受感动。所以将他当成了自己治下的一个正面典型,没有想到自己的好心赏识竟然会被如此辜负,胡宗宪自然怒不可遏大为光火。

不过这海县令性情一向古怪,也很难说他是不是在故意针对胡宗宪。

这海瑞出身于广东最南边的琼州府琼山县,这琼州府就是一个单独的大岛。而琼山县则是该府的府衙驻地,也是整个琼州岛最繁华的所在,所以海瑞算是成长在偏僻地区当中的核心地带。

他祖上是国初的正四品武官海逊子,后来海逊子的儿子海答儿来琼州府戍卫,就落籍于此了。整个海家在琼山县倒是混的有头有脸,虽然百多年来家族之中只有一人在成化年间高中进士,但也陆陆续续出了好多个举人,几乎每一代都有举人老爷横空出世。

只是海瑞的父亲却是整个海家那一辈里混的最没出息的子弟之一,毕生都只是个秀才而已。

海瑞出生四年后,他父亲海翰便故去了。从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靠着祖上留下的几十亩田产,以及海家族人的接济,勉强维持个中产的生活。他母亲谢氏性格刚强,对海瑞要求非常严格,不让他像一般儿童那样嬉戏玩耍。海瑞自幼攻读诗书经传,他立志日后如果做官,就要做一个不谋取私利,不谄媚权贵,刚直不阿的忠直好官,因此他自号“刚峰”,取其做人要刚强正直,伟岸独立,不畏奸邪的意思。

但是海瑞天性鲁钝,缺乏捷才。虽然刻苦读书,但到了嘉靖二十八年三十五岁的时候才勉强中了个举人,正式成为了海家这一代的精英成员。

他之所以能够侥幸中举还是因为他写的策论《平黎策》很有见地,这才被考官垂怜选中。

不然以他的文采,若不是有策论帮衬,令考官觉得他讷于言而敏于行,想必都很难通过乡试。

去北京参加了两次会试,白白浪费了五年时间以后,终还是不能打破老海家只能量产举人但就不能出个进士的魔咒,海瑞自此也彻底死了考进士的心。不过就算会试不成,他也有着身在官场的举人叔伯提携,所以刚刚一放弃科举的道路,等都没有等,当年就被广东布政使司指派到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去担任主管一县文教的正八品教谕。

海瑞虽然清廉,但并不是真的就没有背景了。一般的举人想要去当官,都需要排好久的队,甚至还得去北京吏部报道参加铨选。而且就算排上了实缺,多半也是会被发配到贵州云南亦或是陕西四川的偏僻之地为官,再看看海瑞直接就能被广东布政使司推荐给福建藩臬,去的地方也算是离家近而且繁华舒适的南平县。

南平是延平府衙的所在地,在南宋时期就已经非常富庶发达了。其有着八大名窑之一的建窑瓷器,建阳的雕版印刷业更是始于五代。建阳书坊在宋代享有“图书之府”的美誉,是全国三大雕版印书中心之一,刊印之书称作“麻沙本”,又叫“建本”,与“浙本”“蜀本”齐名。以朱熹为代表的学者型私家刻书活动,极大丰富了建本刻书的内容和内涵。

在延平府的府城,担任地位高杂事少离家近的正八品教谕,可是很多举人梦寐以求都求不来的美差。但对于海瑞而言却是唾手可得凑合将就的选择,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上任以后,他制定教约十六条,要求学生认真遵守。由于教学成绩卓著,受到上官的器重,被召来一并参与延平府府学的教学工作。

海瑞教育学生道德和文章不可分割,主张读书人应该尊重自己的身份,提倡师道尊严,不该对上官随便下跪。他执教期间,有御史到县学视察,其他教师都跪在地上通报姓名,唯独海瑞长揖行礼,淡然说到:“到御史所在的衙门确实当行部属礼仪,但这里是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身为师者不应屈身行礼。”

至此海瑞以维护师者尊严抗礼不屈而出了名,故而被不少人戏称为“笔架博士”

在教谕任上干了四年,因教学成绩显著,就又被提拔成了正七品的浙江淳安县令。

海瑞不仅仅是清廉,更有着极强的能力和效率。

海瑞在淳安执法公正,明断是非,为百姓所称道。淳安县村民胡胜祖与邵时重因山地而起纠纷,不久胡因病死亡。胡的两个兄弟抬尸到县衙诬告邵为了争地而打死胡,要求海瑞惩办凶手。海瑞派县丞主持验尸,尸体留有伤痕和血迹,可邵时重只承认有争执,但始终否认存在斗殴伤人的情况。海瑞亲自对案情调查研究并对尸体来回检查复验,最终发现尸骨上的血迹“活而不凝”,他用水洗,用瓦刮,详细检验伤痕,终于弄清了胡家兄弟在死者的尸体上做了手脚,在其死后伪造了血迹和伤痕,以此明断了案情,依法惩处了胡家兄弟的诬告罪行。海瑞巧断疑案,明察秋毫,由此遐迩闻名。邻近的桐庐、建德、道安等县,凡经知县、知府、巡按御史审而未结的大案,常常就会请海瑞前来会审或合审。

如此清廉能干,不讲情面但效率奇高的怪才,来了浙江官场才一年多时间,就已经把自己的名声给传开了,甚至成为了胡宗宪口中的正面典型。如今更是狠狠地收拾了胡大公子,这已经不是名声大噪的问题了,至此他已然成为了整个大明东南官场活着的传奇,必然会被大众渲染议论进而口口相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