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获白鹿43(1 / 2)

僵持了大半年的岑港之战终于就此拉下帷幕,总算是给朝廷有了交代。沈家门一战又有所斩获,所有人这才松了一口气。在善后工作开展之余,也难免宴饮交游起来,乘着这个机会,何心隐把戚继光介绍给了唐顺之。

虽然这次在岑港戚继光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但春季独立领军在温州的剿倭作战倒是可圈可点。唐顺之也一贯喜欢奖掖后进,戚继光则更是谦虚好学的上进后生。两人自然一见如故,亦师亦友共同探讨起兵法武术乃至儒学义理来。

戚继光有时从实践中总结出的见解,往往让听者耳目一新。他将兵家与儒家的融会贯通,相互补正的阐发,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令何心隐印象很深刻的是,戚继光与唐顺之讲述了自己对于兵将关系以及练兵根本的体悟心得。

当时只听他慨然说道:“很多人都以为,给足了饷银和赏赐,士卒就能善战,其实不然。基本的保障必须得有,不然士卒无法安心听令受训。但除此以外,物质的待遇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太祖龙兴时给军卒的赏赐,难道就高过时下?宋朝比起唐朝薪饷大幅上涨,但为何战力却明显下降?在我看来,一切还是心志在做主。诚然薪饷可安心,但却不能壮志?军队若是没有志气,自然就没有胆魄,没有胆魄那么就成了一群蝇营狗苟之辈了。”

“故而军队在小可看来,也有君子之军和小人之军的区别。先圣有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军队若是完全为利益赏赐所驱动,那么注定会是一支欺软怕硬贪生怕死的小人之旅。无论装备再精良,饷银再优厚,也不能担当大任。但若是有了志气胆魄,更有着保家卫国亦或是精忠报国的大义感召。那么就能悍不畏死百战不殆,此乃君子之旅也。”

“当然,军卒多是目不识丁茫然无知的,所以最重要的是将校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来感召军卒效仿。嘴上申明军纪,远不如立身垂范来的有效。所以若想练兵,则先需选将。选将在于选德,有德者方能带动风气。将德兹三言以蔽之,在勤,在廉,在敬。但欲正其德,必先正其心。先教其心,次之教以理法艺术。正心则需以立志练心为路径。所以还是心外无物的道理,练兵到最终还是练心。鼓励将校立下志向,再以志向引导他们坚定自己的信念。坚心方能制服欲望,窒欲才能诚其心而慎其独。只有诚心正意了,才能由内而外散发出感召他人的浩然之气。明白了这些,就是身体力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了。先道德,后游艺。将德立住了,再谈武艺兵法,才有根底和凭依可言。”

“综上所述,练兵练胆,选将选德,立德先坚心窒欲,立军则义感勤勇。士卒需有勇,校尉需有智勇,将帅则需智仁勇三达德兼备。如此就是全军贯通天地人,三才荟萃于一身,自然所向披靡无往不利了。”

唐顺之与何心隐听到这番见解,不由大为激赏。王门之中虽然不乏武将,比如前浙直总兵万表就算是其中典型。但将心学与兵法如此成体系完美结合的,也只有戚继光做到了。

其用心之深,用功之勤,当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唐顺之赞叹之余,进而起身拜道:“蒙戚君赐教,令唐某茅塞顿开。大学之道,讲的就是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君以窒欲为知止,坚心为定静。如此用兵,可近道矣。我等虽忝为心学门人,但论起知行合一来,却远远不如戚君你啊!”

唐顺之如此礼遇,这下子又把私底下容易腼腆的戚继光给搞得羞涩起来。受宠若惊之余,也难免觉得唐大人是自己的伯乐。在向其讨教学习的过程中,更是加深了对于王阳明心学的理解。不仅如此,更是习得了唐顺之多年总结出的兵法理论和杂学技艺。尤其是枪法,唐顺之在继承杨松杨家枪的基础之上,更是结合自己的独到体悟开创出了唐家枪法。如今戚继光尽得其真传,又结合了俞大猷的棍法精髓。在几方的共同栽培之下,戚继光的武术境界一日千里。从以前的精湛水准,一下子蹿升到了近乎宗师的境界。

武艺突飞猛进的同时,戚继光在兵法上的造诣也是得到了本质上的突破。唐顺之在军事上的理论见解,俞大猷在战阵上的实践经验,本就是大明当代的翘楚。戚继光得二者之所长,互相应证,自然是青出于蓝,独步天下了。

自此以后,戚继光更是私淑为王学门人。后来他的儿子们称他“私淑阳明,大阐良知。胸中澄澈如冰壶秋月,坐镇雅俗有儒者气象。”

而他后来更是对周边人这样讲道:“予本无良,然中年以后,颇知于切实处用力。近世人轻易看书,辞日繁,道益晦,只是欠身体力行四字耳。但将数圣贤、真儒说过的话头,字字认真体贴,来我身上行之,只一“良知”便可径到圣贤地位,便可日日见尧舜。若不实行,总读尽、讲尽圣人之书,毕竟是水面看月而已!”

这就是他对于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切身体悟,而他“为将之要,治心第一,治气、治力次之。”的理论,更是深深影响到了后世的曾国藩。湘军可以说是戚继光兵儒合一理论的继承者,更将其军事思想发扬光大,成就了另一番天地。

不过总归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年轻的戚继光成天跟徐渭、唐顺之、何心隐这些王学门人泡在一起,日积月累之下不被同化了才怪。

大家谈天说地之余,更是有了意外的收获。清理战场的时候,兵丁们不经意间捕获到了活蹦乱跳的白鹿。这对喜好祥瑞的嘉靖皇帝而言,无疑是一份极佳的朝贺贡礼。前阵子凤阳巡抚李遂只是献上了一对纯色白兔,就获得了皇帝的嘉奖。如今有了这更加珍贵的白鹿,只需配上一份花团锦簇的表文,就可以哄得龙颜大悦了。

胡宗宪最近被御史言官弹劾的焦头烂额,自从去年秋天赵文华下台以后他就过起了战战兢兢的日子。年初盟友阮鹗被捕,岑港之战又是进退维谷。这一年多以来他过的就不是人该过的日子,整个人的状态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如今好不容易抓住了这么一个可以直达天听取悦皇帝的救命稻草,自然是激动万分喜形于色。

有点失态的他,赶忙写了一封奏表,打算赶紧将白鹿送到京师去邀功取宠。不过胡宗宪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写好了以后就即刻叫徐渭过来看了。

徐渭阅览了一遍以后,直接看呆住了。胡宗宪一脸期盼的看着他,希望这位大才子能提出一点雅正润色的意见。没想到徐渭直接瞪大了眼睛直勾勾盯着他,却不答话,就这么呆杵了好一阵。胡宗宪就知道自己写的肯定有问题,不免有些羞恼。只得闷声说道:“若是觉得拙作有不足之处,那就请文长你试着代为修改吧。”徐渭听到这话也不客气,直接拿起胡宗宪写好的草稿就退下去了。

徐渭真的是感到分外无语,这难道就是三甲同进士应有的文采吗?简直是狗屁不通,驴唇不对马嘴。这个表文根本就改不了,必须得另起炉灶重新撰写了,因为文章的核心立意就是错的。这就好比写八股文一开头的破题承题就烂掉的一样,之后在起讲入题上再怎么修正挽救也是于事无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