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重逢唐顺之39(2 / 2)

原来何心隐辞别之后不久,朝廷的起复文书就送抵了唐家。赵文华回京复命,第一件事就是向朝廷荐举唐顺之,于是唐顺之被任命为南京兵部主事。不过他自然不会轻易应召,而是以服父丧为由,推辞了朝廷的征辟。赵文华知道这是唐顺之在以退为进,所以故意放出了消息,于是一时之间举荐唐顺之出山的奏折竟有五十余份之多。

这种三请三让的把戏,本质上是严党和唐顺之互惠互利的一场政治作秀。唐顺之得到了名望,而严党则乘机塑造了严嵩为社稷不辞辛劳求贤若渴,选廉任能大公无私的伟岸形象。于是在屡屡推辞之后,就如唐顺之先前所料的那般。严嵩只得亲自出场邀请,同时让人带话给他:“闻唐荆川欲学吴康斋,视吾辈荐用者为石武清。”吴康斋指吴与弼,石武清指石亨。吴与弼是本朝景泰天顺年间知名的理学家。明英宗复辟时,大将石亨势焰熏天,想要征召吴与弼进京为官。吴与弼料知石亨必败,固辞还乡。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自然是火候已到,不能再不给严嵩面子,于是唐顺之见好就收也不再坚决推辞,稍稍谦让了一番之后就赴京述职来了。

讲到这里唐顺之突然哂笑说:“有时候《易经》所说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就是冥冥之中的感应确也绝非虚妄。严分宜不知为何话到嘴边一不留神就本能地拿石武清自比,结果这话说出还不到一年,陛下就赐给了他石武清的老宅。京中不少人都说这宅邸十足是个凶宅,想当年英宗睿皇帝为表其夺门之功,命有司为石武清营造新宅。落成之后壮丽逾制,后英宗一时兴起登临翔凤楼,望见一片豪宅,问是谁家所居?近侍吴瑾却说:“此必王府”。英宗断然否认。但吴瑾又说:“非王府,谁敢僭越若此?”英宗听后默然良久,自此埋下了石武清覆亡的开端。此后这府邸籍没入官几经流转,落到了咸宁侯仇鸾的手上。只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这仇鸾与石武清一样同为武臣,也是贪虐跋扈之辈。死后不久竟被今上以谋反罪追戮,开棺斩首的同时,满门抄斩,结局可谓是惨不忍睹。如今上谕却把这凶宅赐给了他严分宜,也不知道陛下是故作敲打还是无心之失。只是他不久前才偶作戏言以石武清自比,紧接着就获赐了这座凶宅,就算严阁老再是豁达,也难免一时之间会心下惴惴寝食不安了。”

何心隐听到这些京中趣闻不由莞尔,随即戏谑说道:“以今上笃信谶纬的架势,恐怕不会有这样的无心之失吧?何况咱们这位陛下心思何等细腻,怎会察觉不出问题所在。只怕是有鹰犬耳目通报了他严嵩自比石武清的戏言,又因为这等沽名钓誉不务正业的做派,引得了圣心不快。这才借赐下府邸的名义故意整治敲打一番,因而有此无端的刁难吧。”

唐顺之一听这话也觉得颇有见地,只不过如今身在朝中,再也不是闲云野鹤之身了。就算在暗室独处,也必须有谨言慎行的觉悟。所以也不接茬,很巧妙的转移开了话题,不再议论调侃皇帝,而是继续讲起了自己回京任职以后的遭遇。

唐顺之养望蓄势的做法非常奏效,果然不论古今中外,人们都是热衷并喜欢套路的,真情实意的做法反而令人兴致缺缺。严嵩很快就通过给吏部打招呼将他升任为兵部职方司郎中,接替陆炳座师李默担任吏部尚书的是吴鹏。这老家伙是个没胆魄的,从来不敢得罪权势滔天的严家,故而基本上严嵩说什么他就干什么。

兵部职方司的职责是掌舆图、军制、城隍、镇戍、简练、征讨之事;三年一报地图,以听征调之令;阅视修浚城池,因事增置镇戍将校,设兵屯戍;巡视操练,请命将出师,悬赏罚、调兵食、纪功过,及关津、缉捕、整顿军伍诸事。南京兵部亦置,掌守卫南京内外城门及皇陵,操练各营及江操官军,维持南京地方治安等。

简单来说就是掌管着大明的军略,练兵、调兵、派兵的事情都由职方司负责。唐顺之作为职方司的主官,自然可以一展生平所学。在严嵩的支持下发挥自己在军事上的出色见解,调整大明边防的整体部署。这令唐顺之感到非常满意,这是一个能让自己彻底施展开拳脚的平台。

此时东南局势已经太平了不少,反而是整个北方的边患更加的严重。此时拱卫京师的重镇蓟镇驻军缺额很多,平时也缺乏训练,遇到蒙古人大规模寇边,完全依赖其他地方的援兵,经常处于被动挨打的态势。严嵩就派唐顺之巡师蓟镇,核实兵额。唐顺之奔波了两个多月,充分了解到驻军的许多弊病,就写了一篇《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

这篇条陈,不仅获得了严嵩的嘉奖,更是令兵部尚书杨博尤为赞叹。因此唐顺之与他的两位顶头上司,关系都相处的极为融洽。

就在唐顺之你好我好一路顺风顺水之时,东南这边却是突发了汪直上岸投诚继而被捕,王滶残杀人质夏正,官军大举围困岑港等一系列大事件。

然而兵部尚书杨博明显跟严党有嫌隙,也不知道是因为理念还是利益,亦或是二者兼有之?很明显胡宗宪遭遇到的弹劾,以及朝廷完全不讲情面的催战和后续一系列措辞严厉的诏令,这些背后都有杨博的影子。皇帝对于自家肱股重臣之间的矛盾,就算心知肚明也不会过多干预,除非已经到了妨害大局不得不作出裁决的地步。毕竟臣子之间有所争斗这才能给与帝王平衡掣肘的契机,所以皇帝非但不会制止反而会乐见其成,先前仇鸾与严嵩结怨、近来徐阶陆炳与严家生隙皆是如此。

兵部存心在刁难胡宗宪,皇帝又不管不顾,所以唐顺之为了保全东南局面的稳定,只得主动请缨前往江南视察军情。不过唐顺之听从了何心隐之前的劝告,事事以公、善为本,绝不插手党争倾轧。他公允勤勉,完全站在大局的角度上回护胡宗宪,故而也得到了杨博的认可与敬重。唐顺之斡旋了杨博与严嵩的龃龉,受命之后又奋然说道:“一月贼不平,请拿将官。三月贼不平,请拿郎中。”这才令朝中物议暂时平息,给胡宗宪留下了辗转腾挪的空间。

不过唐顺之的见地终究不如徐渭这些身处一线的人,因为没有充分的消息来源,对于倭人的具体情况更是一知半解。所以何心隐也不客气,原原本本将徐渭给他讲过的倭人情形转述给了唐顺之。

唐顺之先前也没有想到,胡宗宪之所以投鼠忌器,是因为顾虑大友家的态度。这根本不是战争层面能解决的问题,根子上还是出在了政治和外交方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