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戊午三子斗严嵩32(2 / 2)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后,与后同,后放此。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虑,谓处事精详。得,谓得其所止。”

背完这一段,徐阶示意他停下。吴时来稍微咂摸一番,就明白了徐阶的用意。

关键就在心不妄动、处事精详、得其所止这十二个字上,大学章句里的这一段恰好把徐阶想传达的精神表尽了。

只是吴时来还是不甘心白白放过这次机会,许是看出吴时来的不甘。徐阶终于态度缓和,温声开解道:契而不舍,确实金石可镂。但因此中途坏掉的器具,谁来惋惜呢?何况君子不器,怎能轻易为人刀笔?此次说实话,为师我也不知道最终会是什么结果。但无论如何,也不想让我的学生冒险。当年我不过是与张永嘉(张璁)辩驳了几句,就被贬去了福建磨练。此次的凶险诡谲,又岂是当年那种意气之争可比?

吴时来听完徐阶真心爱护自己的肺腑之言,不由大为感动。但终归年轻气盛,还是不愿意就此罢手,于是便昂然说道:一个杨师兄不够,那就再多来几个罢!大不了杨沈之后,还有一个姓吴的。

杨继盛也是徐阶的学生,沈炼更是刚刚遇害不久,听到吴时来有舍身取义的打算,徐阶赶忙让他住嘴,狠狠瞪了吴时来一眼说道:

“你小子这么说话,岂不是说老夫我的学生只要有血性的,都会被他姓严的给弄死?”

吴时来一听这话,赶忙试图解释。

徐阶摆手打断他说道:“行了,老夫也给你交个底。你说老夫无能也好还是悲观也罢,你真要上了弹章,恐怕落不了好。这次多半是陛下与严分宜有着默契,严分宜有些事情做的确实让陛下不满意,但还没有到弃用严分宜的时候。你打他几个臂助可以,但真要涉及到了严分宜本身,陛下多半还是要出手维护的,届时老夫最多能保住你一条性命,再是为你说项,怕是你也得步阳明公流放边瘴的后尘了。”

吴时来听完这话,也没有退缩的想法,还是觉得要冒险搏一把。只是这话他藏到了心里,再也没有对徐阶说出口。

拜谢了徐阶之后,吴时来离开了徐府。晚上,他就召集了与他共谋的几位同道,吴时来向来坦荡,把徐阶消极保守的态度,以及可能遇到的风险,都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希望他们考虑清楚后果再做打算。

席间有好几人思虑再三,还是选择了退缩,最终留下来的,除了吴时来以外只有两人,一个是他的同年刑部主事张翀,另一个则是徐阶的同县老乡比吴时来早一届中进士的董传策,与张翀一样也是刑部主事。

他们三人共同约定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以忠臣血,昭彰天理!

三月二十八日,吴时来先行上奏。他说的奏疏说:严嵩执政二十年,文武官升迁去留,悉出其手。又暗中令其子严世蕃出入禁所,批答章奏,招权示威,指使公卿,奴视将帅,贪污受贿,财货山积,犹无厌足。用人唯亲,每行一事,推一官,必先报告严世蕃而后奏。陛下但知公推议出部臣,岂知此皆严嵩父子私下操纵授意!许多正直臣工无不怨恨严嵩,臣以为除恶务本,今边事不振由于军困,军困由于官邪,官邪由于严嵩父子贪财好货。若不速去严嵩父子,边事则不可挽救。

同日张翀的奏章说:自严嵩当政以来,国家钱粮给边者十之四,贿严嵩者十之六。严嵩之富有早已超过数十万,严嵩家人之奢富可想而知。

董传策则说:严嵩恬不知戒,居位一日,天下受一日之害。他坏边事,卖官爵,耗国用,用罪人,扰驿传,害人才,必须立即清除。

等四天后徐阶看到这三份奏折以后,就知道事不可为了。里面涉及皇帝的事情太多,其实风闻奏事抓住严世蕃贪财奢靡,口出狂言这些就够了,来来回回说卖官鬻爵这个事情就有点打皇帝的脸了。

不过还好,大体上没有什么触及皇帝逆鳞的内容,保得住性命。当年杨继盛弹劾严嵩的时候要不是非多嘴涉及了皇帝仅有的两个儿子,也未必就会被杀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