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主编落泪(1 / 2)

南京。

《钟山》杂志社编辑部。

四方四正的实木书桌旁围着坐满了人。

主编丁君带着其他编辑一起看投稿小说《亮剑》。

外面的天已经暗了下来,大家才意识到小说内容的不对劲儿,也很快反应出来刘琴刚才为什么那样问。

只是此刻每一个人都默不作声,等待着主编发话。

这沉默,是对小说最后沉重结局的悲恸,也是对这么优秀的作品是否可以刊登的惴惴不安。

也有如刘琴那般哭废一卷纸的同志,心中感慨着这跌宕起伏的小说书写了那一代人的一生。

他们用几个小时读完了一代人的一生,但是那一代人却永远地留在了过去,一个属于他们的“亮剑”时代。

为英雄落泪,为爱情落泪,为那个年代的坚定信仰落泪。

也为唏嘘的结局落泪。

一个有些资历的老编辑寻思着大家都看得差不多了,便试探性地问了丁君:

“丁主编,你看这小说是不是要把抗美援朝以后的部分去掉,然后再刊登。”

丁君听见有人叫他,缓慢地放下稿件的最后一页,似有动容。又沏了一茶缸雨花茶,提了提神。

“咱们现在文坛最流行什么文学?”

“伤痕文学,或者是反思、改革之类的。”

“那为什么会出现伤痕文学的流派,又为什么要叫做伤痕文学?”

“算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吧,文学作品本就是人类思想认知的体现,什么环境下书写什么样的情感。”

张涛这边与丁君对答如流,其他编辑虽然不明所以,但是也加入了讨论。而这也是《钟山》杂志社的惯例了,定时或是不定时地展开一场文学沙龙,大家畅所欲言,自由思辨。

显然这是一场因为一部有些争议的小说而引起的不定时沙龙,更是引起了编辑部全体人员的兴趣。

这位发问的老编辑对于伤痕文学如数家珍,便也娓娓道来:

“之前杂志社也收过伤痕文学的小说,这也算时代独有的特色吧。咱们看过这么多各个文学时期的作品,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而如今经历过挫折的作家,有很多悲情的故事需要讲述,那么多被压抑的情绪要求释放、宣泄。就形成了独有的带有时代烙印的文学特色,我们不应该将时代的烙印拒之门外。”

此时,刘琴也在用年轻人的视角去看待这类文学风潮,她认为所有的文学创作都有着作者自己的意图。

“其实作者在文学里的发泄也不过是自我的修复,仿若长大了的孩子想把自己再重新养一遍似的。这类文学作品与以往我们所说的悲春伤秋不同,他们更想表达的是一种思考,是对人类文明的反思。自古以来,文人们最喜欢用笔杆子来警示,来探索,来避免悲剧的重蹈覆辙。”

丁君似有感悟,看着外面天色已晚,自己也不打算再绕圈子耽误大家回家过年了。

“我认为《亮剑》这部小说是割裂的,又是统一的。前半部分写出了我国军人保卫国家而不怕死的精神,后半部分很符合现代流行的伤痕文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