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2 / 2)

这一天,早早起床的诸葛云,看到了在院中起的更早的裴骏。其人正在用服刀(此时的一种鸟首握柄短刀),将一根木桩的一端削尖。

“师傅,这根木桩有何作用啊?”

“等一会到地方,你便知道了。”

在他看来,平时不苟言笑的裴骏,此时居然也亮出了灿烂的笑容。

裴骏骑白马在前,诸葛云骑着枣红马在后。

木桩插入泥土之中,其上绑着一根长绳与马的笼头拴在一起。

并围绕着木桩一定距离,在外围立起几个高低不一的藁砧gaozhen。这是一种将稻草卷起做成的靶子,裴骏常用来练习射箭的穿透力,以训练破甲发力的箭术。

枣红马乖乖地绕着木桩,以逆时针方向开始跑圈。诸葛云也在用脚镫进行辅助控马,以快步跑圈,同时快速抽箭认弦,对着几个藁砧连续射击......

随着身体微微前倾,诸葛云配合着马鞍的上下起伏,一边用脚镫控制着枣红马的步伐和方向,从慢步、快步与跑步之间来回切换,一边快速得抽箭认弦,分别用对镫(左侧射)、分鬃(前射)、抹鞦(回身射),对不同高度和方向的藁砧进行射击。

渐渐地,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面逐渐得心应手,不需要长绳辅助,诸葛云也能控马按照想要的步伐、方向和路线行进。他也对学会骑射变得信心十足。

裴骏也对诸葛云这段时间的刻苦训练看在眼里,能在这三个月时间里有这么大的进步,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弓骑兵,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

“骑射之道,骑,更重于射。”

面对想起更进一步提升技术的诸葛云,裴骏缓缓而道。

“骑,更重于射?”

“对的。明征,也该让你练习一马三箭了。”

所谓一马三箭,需要骑马快速冲过半里的路程,即以九到十二米每秒的马速跑完全程,并用两到五秒的速度射出一箭,三个箭靶都被射中为上。

诸葛云要做的,一是慢步到快步,再到跑步,尽可能快的提高马速达到要求,这是战场上躲避步弓手集群射击的关键。

毕竟,步弓手射击不断变速,乃至不断改变轨迹的高速动态目标,远比弓骑兵射击不断逼近的静态目标要困难得多。

二是,提高认弦射箭的速度,以及积攒命中目标的射击经验,即射击不同位置的不断接近的静态目标的计算量。

一马三箭的训练,要比之前的训练更加困难,但也离实战更贴近了一步。

裴骏也明白,这里面最难训练的,便是射击经验了。

一名优秀的弓骑兵,同时也是靠射击大小庞杂、数目繁多的猎物,一步一步练出来的。

草原上有不小的兽群保有量,这一点大大降低了游牧弓骑兵的训练成本。无论是积攒射击经验,还是获取猎物可以补充急需的蛋白质和脂肪。

中央王朝随着对腹地开发的越来越成熟,各地可进行狩猎的兽群规模是急剧减小的。这导致了汉地骑马猎户,这一天生的低成本弓骑兵兵源也在快速减少。

战国时,云梦泽的湖畔遍布大小不一的兽群,引得楚王不时前去打猎。

汉代荆襄地区还有着规模庞大的野生鹿群,毛乌素沙地在那时郁郁葱葱。

南朝将领曹景宗,也在诗中描写了自己年少做游侠时,骑马打猎獐子和鹿的经历……

由于兽群的减少,甚至需要放火烧山,同时驱赶兽群进入围场,以便狩猎。

后来放火烧山也没有足够的兽群时,弓骑兵的训练成本难以降低和转嫁,导致训练难度和成本剧烈攀升。

好在此时的诸葛云,还不用担心找不到兽群的问题。

东晋时的巴蜀人口稀疏,六郡流民入蜀后,蜀人或外出避难,或纷纷结坞自保,城邑遂空,很多兽群也在这时恢复性增长。

接下来的日子里,诸葛云一边继续训练一马三箭,一边与裴骏一起骑马狩猎,积攒射击经验。

裴骏还教了如何手持多箭,快速连续射击的射法,以及面对敌方突骑追击,几种控马变换步伐和轨迹的方法,以变速和改变轨迹而摆脱追击。

时光匆匆,裴骏教习骑射已一年有余。

到了别离的那天,诸葛云一路送到了那条芦苇丛生的小径上。

在相互告别后,裴骏骑着那匹来时的白马,向小径深处走去。

起风了,芦苇丛渐渐如波浪般翻涌着......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傅,保重啊。”

诸葛云的呼喊随风飘了过来。

裴骏回头望了望,嘴角轻扬,心中的某些信念愈发坚定,加快了马的步伐,向着远方疾驰而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