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1 / 2)

晌午刚过,一条芦苇丛中踏出的小径上,一人二马缓缓而行。

一匹全身雪白,无半点杂毛的白马在前,另一匹如赤色火焰的枣红马在后,驮着行李和一张与大半个人等高的单体漆木弓。

白马之上的青年,头戴巾,着戎服,剑眉星目,相貌俊美,生得一副端正之姿。

腰佩一把心爱的长剑,剑身狭长,八面收腰,脊线坚利,轻锐亦如疾风。

马鞍一侧挂有一柄环首刀,若有意外之变,可速拔刀击斩。

复合骑弓和羽箭常备腰侧,这对此时的游侠们而言,是必不离身的。

野雉在芦苇丛中筑巢,透过芦苇间可寻。路边没有遗弃的尸骸,鸟兽穿过芦苇茎杆发出的声音,不时可闻......

这与他曾走过的诸多小径,有着根本不同。

那里不时能看到的,路旁无人收敛的尸骸,不受拘束的野草疯长着,直到一人多高......

那里,鸟兽似乎已经散尽,没有活人的气息。周围出了奇的安静,骑马走了很久,依然只有马蹄声相伴。

在那里,他似乎感觉自己,已经被这个天地,遗弃了……

好在,在这条小径上,他没有这种感觉。

也许,坞堡主之间厮杀的战火,还没有烧到这里吧……

走出小径,来到宽敞的大道,路上不时出现新碾过的深浅不一的车辙印。

策马而行,时间过了几刻,不时有三三两两的行人,甚至是平时难得一见的商队,也看到两队商队驾着载货的大车,往来于大道上。

他嘴角轻轻扬起,对于要去的那个庄子,涌起了一丝期待......

大道上的行人越来越多了,他骑行了很久,离开大道,踏上了通往庄子的土路。

在川西平原上的村子,往往一两家或三四家倚靠在一片小树林之中。这种便是坐落于被农田和道路分割包围的林落,由十数个乃至数十个散布在平原上的林落组成了村庄。

他看见原野上一片散布的林落,农人在田间劳作,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好一副太平景象。

只要忽略了那夯土城墙,和远处山坡上用于避难的坞堡......

那是一道延伸至远方的夯土城墙,占据了大半个视野,将这片林落圈在了里面。城墙开辟了几个出口,修了简易的城门楼,这便是村口了......

日近斜阳,诸葛云早早守在了村口,直到看到远处骑马而来的身影,上去相迎。

“在下诸葛云,字明征。师傅这一路上风尘仆仆,请恕明征未能远迎。往后教习之事,便有劳师傅了。”

说罢,诸葛云向他施了一礼。

“无妨,无妨。在下裴骏,字靖甫。我也不过痴长汝几岁,这几年亦无所业,以游侠为生。不曾想,卷入战阵之上,磨砺了几年,有些小成。骑射及其他武艺,吾亦倾囊相授。”

诸葛骥在院中烹羊宰猪,准备时蔬,粟米和麦饭。

不多时,饭蔬肉食,已被端了上来。

“一路过来,靖甫也辛苦了吧。先吃饭,今晚好好歇息。明日我们再讨论教习之事。”

诸葛骥先招呼着他们吃饭,晚上安排裴骏住在了侧房。

第二天,诸葛云起了个大早,本想在门外等着裴骏出来。却发现这人正在院中新建的马棚里,在石槽里添上了牧草和粟米,同时给马梳毛。

诸葛云也过去给裴骏打下手,顺便与这两匹马熟悉熟悉。

用过早饭后,便出了门,在庄子外找了一片平坦的开阔地。以后就在这里教习了。

裴骏先从马的步伐,慢步、快步和跑步教起,学习在骑行时,身体要配合着马背的上下起伏,即学会压浪,而非屁股和马鞍起伏的步调不一,相互打架。

在马下,先开始步行训练张弓,快速抽箭认弦,即箭尾凹槽卡住弓弦,这样才能发力射箭。

诸葛云在看过演示,琢磨其中的细节后,便投入了训练之中。

晨出暮归,晚上他常与裴骏探讨白天训练的过程,总结经验和细节。

很快,诸葛云经过了这一阶段,进入了下一阶段的训练。

在骑射占用双手后,采用脚镫控马进行机动,对骑手而言是必然要会的。

同时,为在马下模拟骑射,裴骏不时抛出一些木盘作为动态的移动靶,进行训练。

又让几名稚童拿起皮鼓,拍出有一定节奏的节拍。诸葛云跟着节拍,原地侧身进行前后移动,并进行张弓射击训练。

这一次的训练难度明显加大很多,每日的训练过后,练到手脚发软的诸葛云也未有过怨言。

在一段时日的刻苦训练后,之前的技艺已练习纯熟,诸葛云终于可以开始真正的骑射训练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