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在东晋苟下去(1 / 2)

公元372年,东晋咸安二年,初春,都江堰。

农人耕作,稚童挑水荷担,往来于水井田间。

扑通......

“诸葛云掉井里了,快来人啊……”

“赶紧通知族长!快拿根扁担过来,我去找根绳子......”

等族人们七手八脚,忙活着把诸葛云从井救出来时,族长诸葛骥也从田里赶了过来。

在向族人们郑重感谢救命之恩,表示会过几日办宴酬谢后,背上孙子往家里匆忙赶去。

至夜,诸葛云在榻上发了高烧。

诸葛骥爱孙心切,煎药热汤,一夜未眠。

这晚,他不时轻轻呼唤着孙子的小名,阿云。

这一夜,一个后世灵魂融入了这个少年的躯壳......

“都江堰,东晋,咸安二年,原主是诸葛显这一脉的后人,与那位诸葛武侯有些渊源......”

在这几日,简单梳理了原主的记忆后,前世作为一个古战爱好者,根据已有的信息,努力推断自己的处境......

“东晋咸安二年,这可不是个好时候啊……”

作为东晋柱国的桓温,正在进行废立晋帝,加九锡的最后一步。在这天下权柄唾手可得之际,纵然不会想到,他会于明年病逝。

桓温走后,东晋浮于表面的稳定政局急转直下。

光看看东晋梁州和蜀地这两地执政的刺史,以及他们后来的下饭操作,就能明白,前秦能在明年年末,鲸吞梁州和蜀地绝非偶然......

桓大司马啊,跟这帮虫豸zhi在一起,怎么能够搞好政治呢?

蜀地,要乱了啊……

虽然来到东晋,享福是不存在的,但也不想某天突然因为灾祸和战乱而噶了。

他还想在这乱世苟下去.......

至少,先苟活下去......

十日后,诸葛云煎了早茶,敲响了诸葛骥的房门。

“阿云,你想要改你的字?”

“是的,阿翁。我想改掉伯旭这个字,换一个有辨识的字。”

“而且这天下纷乱,世道不平,灾祸难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说句不怕是假的,孙儿想学些能安身立命、保境安民的本领。若护卫族人有余,再护些百姓周全。身为诸葛后人,力有所余,亦当为国家做点事情。”

诸葛云说完,望了望诸葛骥的神情。

发现后者稍稍眯了眼睛,身子动了,倒是对着他左看一眼,右看一眼.......

“咦?不像是得了癔症啊。难道那晚发烧,让我家阿云开窍了?”

诸葛骥实在想不明白,这半大小子正是疯玩的年纪,往日在家闲不住的人,在村口、小河边、村外林子里遇到的,都比在家看到的都多。

这几日身体好了,却在家里闭门不出,除了偶尔晒晒太阳,到村口溜达了一圈,也是打道回府,不做半点停留。今天居然知道给他阿翁煎茶了。

难道,真开窍了?

想到这,诸葛骥也把腰板挺了挺,用手捋了捋胡须,认真起来。

“阿云,我们诸葛一族,家学崇尚儒法,两家兼学,犹重于法。然入晋以来,我们这一支诸葛氏,不食晋禄,已近百年......”

“朝廷取官,皆看门第。先祖伯松(诸葛乔),在过继给武侯后,被视为嫡子。虽与武侯有此渊源,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若有心入仕,去江东评个中下等的门第,亦是不难。能从祭酒、参军做起,积累才干,日后调任一地,亦可守一方百姓......”

“阿翁,若我没想过入仕呢?”

“咦?”

正在捋胡子的手指忽地一滞。

沉默,是今晨的一碗茶汤,毫无波澜......

半晌后,还是诸葛云打破了沉默。

“家学重要,可构建秩序,管理族人,亦可治理一方。如今时局易变,胡骑汹汹,一身武艺重要,但仅护一人。有一支可护卫族人的行伍,更为重要。”

“孙儿愿效仿武侯,躬耕于此地,日练弓马,整顿行伍,护卫族人和一方百姓。”

“阿翁,可否找一个长于弓马的游侠,教习孙儿骑射之技?”

诸葛云心里想的是,如果有天胡骑打起他们这个庄子的注意。不光要面对往来驰突的突骑,和武装到牙齿的具装甲骑,还有数量庞大的弓骑和漫天的箭雨......

那么组建一支用于反骑的弓骑,还是有现实的需求。

至于长于弓马的游侠,在此时并不难找。坞堡主之间相互攻打,争夺资源,滋生了这类大量的需求。

突袭没有戒备的行伍,袭扰对方的后勤,以及斥候之间残酷的前哨战,都活跃着这些游侠们的身影……

诸葛骥在听完这一番发言后,手指继续在胡须上捋了捋,顿了顿,眼角却藏不住一丝欣慰之后的狡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