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他人的独立性、完全性、真实的未知性(1 / 1)

我毫无顾忌、乐此不疲地吐露着我的一切真实的心声,日复一日,只有这样我的心灵才能宁静下来的。

我们的文化里有一种不分你我而亲近起来的惯性,关于他人,这是一个完全的、独立、真实的,似乎接受并内化进心里去,是艰难的。既然每个人都承认自己是完全的、独立的、真实的存在是无法被否认的,那么怎么做才能真的把这种完全的、真实的、独立的转化成一种眼光呢?是的,去尊重每一个体并敢于去主张和对抗所谓的惯性,表现出一种不那么熟悉的疏远和不好接触,并在这种习惯里保持相应的对抗性和不服从性,并且为此愿意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样的结果就是不是那么乐意迁就和屈从于他人,不会那么热烈地去展示自己的热情,这种他人就算是某种权威和利益的调配者,也要保持相应的准则,最直接的就是不一天到晚见人就陪笑脸。

那么在这种情形中,我们会看到什么样的社会景象呢?各做各的事,没有信息的共享和流传,没有下一步计划沟通的热烈交谈,没有伙伴,没有朋友,只有靠工资驱动而行动起来的人,这的确是看起来不和气的,因为只有一个事是确定的,每个人只对自己的工资负责,其他一切,概不过问。这么简单的雇佣关系能保持得住吗?在真实的情境中,相遇的人是会开始交流的,而且新人还会不停地向老人请教,而老人为了拉拢新人,为自己赢得一份势力,就会开始拉关系和搞人脉。

所以在社会的真实人和真实人在一起共事的时候,总是会先搞好关系,然后再开始办事,尤其在搞好关系上比办事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多出一些,这无疑之前设想的没有的环节。搞关系和拉帮结派,这是新人出于快速适应而采取的捷径。

在真实的人与真实的人接触中,就是生拉硬拽形式的,这是思想性所抵抗不了的,还要各种出于自己便捷和能够休息的需要而做出的给自己减少工作量,变相地就形成了给别人增加了工作量的事,如果这样的事没有能够及时地表达反对意见并提出不合理,不能接受的坚决态度,那么就会被耽误。这是因为这是当事人根据自己的便利出发的,他并没有体会到他的便利是其他工作者的痛苦,进而忽略,并对他人的不诉说和突然发难,感到突然。

这在不诉说和突然发难的人来说是合理的,同时他期待对方的回应,且不能预知对方的态度,也就是出现了对他人把握不好的情况,于是他人就变得不可知道地神秘起来,其实对方也是一个人,其心理机制与自己是相通的,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真实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对另一个人完全不能领会和没有感觉呢,也就是对方的心琢磨不出啦,搞不清楚这个对反在想什么。这是最让自己这一方费解的,完全搞不清楚对方的真实意图,尽管我知道他跟我的心里机制一样,但是他想的却可能是另一套受他自己经历影响东西而采取的策略。

由于这段对方经历的缺失,所以我们的吐露和猜测得越多,往往是对自己的暴露越多,也就是通过对方不可思议的反应和奇怪情绪,看出了他的本心对我们主体意识的反应,有的是漠然的,有的同理的。

很难想象如果我们的话并未在对方心中引起波澜,那么对方就是会没有反应,应该说是无从回应,因为捕捉不到能理解的和信息,所以也就说不下去了,那么就是僵局和聊天结束。比如,出于某种便利的需要或者心理的对等考量,就不能说出真话,那么这个聊天的用意就不是对话中说了什么信息,而是从对方的表情中读取,他对我们的感兴趣的程度,再通过我们对他的反应中,来判断他的真实性,比如对他说,我通过你的表情,看到了你感到困惑,是不是我哪里没有说清楚;或者我从你告诉我的信息中,没能明白,你所指摘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当别人说,我们就听,觉得哪里没懂,马上说给他,让他细讲;当别人听时,我们判断对方的状态,如果有困惑的状态,就询问他是否困惑,有哪里不清楚的。这就是人与另一个真实人的交谈,面对面是这一个办法,周围邻居、亲友评价也是重要参考部分,就是经常跟他往来的是什么感觉,那么你跟他说往来的时候,也会是这种感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