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高中(9) 第1次独立返校(1 / 2)

在“第一次回家中”说到“……我们四个在河市老酒厂附近分手了,他们三个去坐车回城里。我走山路,弯弯曲曲的小路,回老屋湾。”

回老屋湾还有三公里左右路,我还要经过有狗的路,还要上坡、下坡、经过坟墓等,但天还没有黑,一切都是熟悉的路。路上的人也多多少少认识。我是小孩,要有礼貌,遇到熟人要主动打招呼。不然,别人会说:谁谁谁的孩子,读高中了,就认不得我们了。如果是上大学,恐怕都不瞧我们了。所以,我不能让别人有这样的机会说闲话。父母亲和姐姐妹妹都是我们村有口皆碑的能干人、印象好的人,我绝对不能给全家人抹黑丢脸。所以,一路上我打招呼不少,别人也笑脸相迎,开开心心。

到了老屋湾湾口,属于比较高的地方,视野非常开阔。我深深吸一口气,似乎能够闻到远远还有部分没有收割的谷子的“毛香”,大石盘在眼前、一洼一洼的水田在眼前、那一排梨树林在左边,那错落有致的房子在一条斜线上,有人说话或喊叫的声音依稀可闻、田里地里山坡上草丛中都能够感受到劳动生活的影子和农村生活的气息。

我好想大声吼一下:我回来了!但我不敢。因为我不就是上高中放假回家,有什么了不起的呢。又不是衣锦还乡,又不是上北大清华了,又不是带漂亮时髦的“女朋友回来了”……总之,低调回家最好,夹住尾巴最好。

回家后,如果看到家里水缸没有水了,赶快去跳水;如果猪圈里猪饿了,想办法安慰猪一下;如果牛还没有吃饭,赶快牵牛去吃草喝水…父母亲回家了,看到你做了这些,虽然不一定口头表扬,但心里一定很踏实:孩子真懂事,长大了。所以,现在的孩子回家,就翻箱倒柜找吃的,就看电视,就玩游戏,或书包一丢就跑到外面去玩到天黑都不回来……在那时,在我父母亲看来或很多人看来,那是不懂事的孩子,是家教不好的孩子。

我站在湾口上,默默地、悄悄地下坡回家。回家才发现,爸爸妈妈提前收工了。妈妈和大姐正在煮饭,爸爸在做木工,妹妹在扫地。补充一句:那个时候,家里二姐三姐在城里姑姑所在食品罐头厂做临时工了,平时很少回家。那时的二姐已经谈恋爱了(24岁吧,最小妹妹也上初中了)。我闻到了一股腊肉的气味(不是味道,味道要吃才能够感知,很多人都犯这个错误,化学老师知道这一点),9月上旬还有腊肉,在没有冰箱的年代,那一定是智慧无穷的母亲会保管食品,否则腊肉早给蛆腐败了。

闻到那股腊肉味,腊肉气味中还有白萝卜的气味,还有骨头的气味,还有花椒的气味。我感觉自己像打胜仗归来的勇士,在享受皇帝给大臣最隆重的欢迎。我眼角有点湿润(我写到这里,我真有点热泪在眼睛里,慢慢留下来,沿着鼻梁一直到嘴巴里,有点咸)

1986年的9月,农村人肚子可以吃饱了,但肉类还是不多。尽管那时的猪肉五角钱一斤。父母知道我要回来,专门提前做好农活在家等我。我难道傻吗?那浓浓的亲情,腊肉里富含的期盼,初二就看了很多武侠小说和名著的我,能够理解不到吗?

我想起明代袁凯的“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每一个在外求学或工作的人,谁不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所以内人问:你确定退休后回四川生活,确定要去继续为四川教育做贡献,我说:你是海南姑娘,你爱海南儋州,我爱四川达州,这是血浓于水的思念,这是落叶归根的感恩,这种情愫很难改变的,你理解就一起回,不理解,你可以不陪我,我没有怨言。所以我的初中化学老师“私立学校老板”说:“**海,你应该回来为家乡做点贡献。”我同意,但我是一个胆小的人,最终没有在2021年夏天或冬天跨出那一步(绵阳还有一个名私立学校校长很想念我)。

回到家里,一切都是那样熟悉。与爸爸妈妈大姐妹妹打招呼后,还看了可爱的小小外甥女在床上。我用水瓢舀了半瓢冷水(井水),咕噜咕噜喝完了。想去挑水,爸爸说已经满了,我刚才没有注意,一看水缸,确实是满的。想放牛,爸爸说牛吃饱了,在树下休息呢!

我没有什么事情做了,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父亲说等会就吃饭了,你帮妈妈烧火,外甥女肚子饿了,再嚎了(哭点意思),大姐要去安慰外甥女了。

那个时候,用柴做饭,一个管理柴火,一个人炒菜,方便些。丈夫烧火,妻子炒菜,彼此间配合,也可能吵嘴,在寒冷的冬天,也是非常温馨的画面,夏天就不是,热得汗流浃背。农忙的时候就一个人完成,容易手忙脚乱,所以那时候做柴火饭菜,容易脸上黑黑的,正常得很,不是不爱干净的原因,是环境造就的。

每个人生活环境很重要。农村环境中,天天与植物、动物做朋友,天天与柴火打交道,天天与猪圈牛圈猪大便鸡小便见面,脚会烂、手会粗、脸会毛毛躁躁,一个大美女也慢慢失去婀娜多姿。当然,辛苦劳动的农村姑娘,丰满的身材、强健的体魄、热情的气质,与那些天天在办公室写文章或拿粉笔的年轻女老师确实截然不同。现在的女孩子,基本上是打字一流、发微信美篇一流,吃美食一流,但做家务或劳动或规划家庭生活或洗东洗西就是一塌糊涂或像个小学生。

那一晚的饭菜特别好吃,我吃了三大碗米饭加半斤腊肉,还有其它好多菜。妹妹说话不多,大姐基本上管外甥女,没有吃多少。父亲胃口不错,妈妈总是客气,一个筷子动来动去,但都没有考虑自己。

伟大的农村妈妈都是这样。吃上面都是谦让的。我大姨特别这样。我们去她家吃饭,她就没有上桌子。然后在厨房忙来忙去,大家吃完了,她才吃饭,剩下的饭菜她一点不丢,好的留下一顿,不好的或剩下一点点的,就狼吞虎咽,用她博大精深的胃口全部处理掉。母亲同样如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