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帝都(1 / 2)

虞王朝最后一任皇帝是悲哀的,还未见王朝兴起,覆灭已随之而来。

手握皇权,依然阻挡不了历史洪流的推进。当手中的刀剑已待势而发,所有人便身不由己。

眀帝励精图治,励志要做一个中兴之主,但多年后的今天,已无力回天,破败的天下他已再没任何兴趣,他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安安稳稳的度过在位的期间,在史书的某一页上,留下自己一个好的谥号。自以为精明的将帝国铁骑皇家直属军队七万人马自雁门关调遣至剑门关镇守王朝的东大门,雁门关外的关东大地上有风吹起,后又将忠于自己的分家鲜虞国主幼女嫁到草原。这是皇帝一生做的最错的两件事。

但仅凭励精图治又怎么可能震慑这野心勃勃的天下呢。开创虞王朝的第一任大皇帝叶方是在乱世当中夺得天下。那么在另一个乱世来临之时,旧土之上必将沉淀出一个新兴的王朝。这个世界,终究还是要用手中的武器说话。

世界的平衡没被打破前,拱卫虞朝的六个诸侯国蠢蠢欲动。三大关口东大门剑门关的定北军,南大门潼关的平南军和西大门奉阳城的安西都护府是王朝的绝对力量。北方的关东大地,被各路诸侯军阀盘踞,牢牢掌握。

诸侯的北方是蛮族七王旗中的六大王旗掌握的科尔沁草原和连接大原的麋林草原。

剑门关的定北军曾经是镇压诸侯的绝对力量,常年驻守在雁门关内,后来因为某些事情,虞朝的大皇帝将定北军抽调到剑门关,抵御大原上,七王旗中最强大的大原诸部。

纯黑色的长袍上爬着着八条五爪金龙,金色的龙爪威严无比,不敢直视,太和殿上群臣叩首,跪拜大殿最高处的那个人,他是叶方的后人,虞王朝的大皇帝眀帝,是真真正正的万人之上,整个天下的最高统治者。哪怕是已经破败不堪的王朝,依旧有着帝王的尊严,那个远在帝国东部的西阳国在数年前因为某些小事挑衅大皇帝的威严而被灭国,诸侯们闻声胆颤,再也不敢露出对大皇帝的丝毫不敬,但......也再没有让大皇帝抓住一丝机会。

明帝望着大殿下面上奏的群臣,心情有些烦躁,但还是要耐着性子继续听下去。

“启奏陛下,河南道大荒之年,如今已统计的难民不下三十万。”户部尚书走出来叩首说道。

“现安置在何处,是否能吃饱。”

听见最高处的回答,户部尚书崔碌内心咒骂却不敢做出一丝表情,河南道连续两年大旱,早就上奏过赈灾的名单,拖了两年如今还在拖,崔碌想要一巴掌扇死这个狗皇帝,若不是距离河南道较近距离的庆国侯爷出手相助,那会出大事的。

“回禀陛下,关东庆国收留了大部分灾民,剩下的灾民臣已将他们安置在雁门关外。只是现已冬至,恳求皇上批奏银两来采购棉衣。以慰天下子民。”

“准,俪爱卿总是能够帮朕分忧,赏庆国侯千两殿金,封庆国侯之子子爵爵位。无事退朝。”

未等崔碌继续启奏,明帝无事退朝便已脱口而出,惹的崔碌一阵苦笑。

身为清河崔氏门阀的后人,崔碌官场上的的仕途用平步青云来说不为过,而立之年便已经坐到了尚书的位置,放眼整个天下,他也是站在顶点看风景的那一拨人。

清河崔氏雄踞河北道,在帝都以南方位,他的结发妻子是庆国侯的女儿俪小丽,这种官场上的联姻并未影响夫妻二人的感情,相反几年的相处让他越发的喜爱尊敬自己的妻子,他的老丈人庆国侯在今年年底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麻烦,收留了二十多万难民,今天崔碌本是要向明帝说明那二十多万难民以后的安排,却不成想那皇帝未等话说完便下了逐客令。

别人不知道如今虞王朝的处境,但身为户部尚书的他甚至比皇帝还要清楚这破败的王朝真的要倒塌了,国库空虚,近些年连年大灾大旱,多年前那场讨逆西阳侯之战,将本就微薄的家底彻底打没了。

他仕途无量,平步青云,却也在朝中不受待见,其一就是资历老的大臣觉得他是依靠家中势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其二就是觉得他官不配位,而立之年的尚书甚至历史中都少见,崔碌等到群臣三三两两走光,才慢悠悠的一个人向着高墙外走去,看着两侧的高墙崔碌突然有一种错觉,觉得这不是一堵墙,更像是一头吃人的猛兽,稍不注意便会被吃的干净,他纵横官场数载,所见居多,若不是家中势力和庆国侯的威严,单单只凭借着崔碌的名字还不足以威慑那些城府幽深的大臣。

府中的马车等在宫门外,赶车的老人坐在车外静静的等候,崔碌走了出来正要登车,侧眼看到一辆马车缓缓的走来,崔碌停了下来转过头正视马车,他知道有人想要见自己,只是不知道是谁。

马车停在崔碌身旁,车厢内的帘子拉开,露出一个年轻的面孔。崔碌盯着他并未说话。

车内的年轻人展颜一笑说道,“在下是薛阳侯的儿子薛水心。崔尚书可有时间?”

“何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