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古代的年夜饭(2 / 2)

吃饺子、汤圆、元宵

饺子在唐朝时已初现雏形,在宋朝它称为“角子”,在元朝被叫做“扁食”,后来也有“水点心”、“煮饽饽”等名字。

因其外形如元宝,被赋予“招财进宝”的含义,同时又便于人们把各种象征吉祥的铜钱、糖果等包在馅里,久而久之,到了明朝,饺子成为北方人过年的必备食品。

南方过年的标配汤圆起源略晚,前身是北宋上元节(元宵节)吃的“圆子鼓豉”,南宋已有“乳糖圆子”、“山药圆子”、“金桔水团”等不同馅料的做法。明朝时,北方在正月初九后吃“元宵”,制作方法是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形如核桃大。

吃羊肉

过年餐桌上当然少不了肉。现在中国人吃猪肉最多,牛肉和羊肉次之。但是在魏晋直至唐宋这段时间里,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养羊区域扩大,羊肉超过猪肉,成为中国人餐桌上最主要的肉食。宋朝更有“御厨止用羊肉”的规定,以至宋真宗时,宫中一年要杀数万头羊。在这种示范作用下,老百姓不免争相食羊。金朝占领北方后,江南羊肉产量不足,猪肉的地位上升很快。临安城内肉铺众多,在过年前后,每家能卖出数十头生猪。

不过古代因要用牛耕田,历代政府大都禁止杀牛,违反者会被施以重刑。过年时,大家如果要吃炖牛肉,只能冒险到黑市上去买“非法牛肉”。这里多说一句,在宋朝卖牛肉那是真正的暴利行业,因为买一头活牛5—7贯(1贯通常合1000钱),而牛肉一斤100钱,那么一头两三百斤牛能轻易卖出20—30贯了。

吃素菜

在古代冬季,能吃到的蔬菜实在是屈指可数,尤其是在北方,普通百姓们为了冬天有菜吃只能提前腌制咸菜,因此晋朝时石崇能在冬天让来宾吃到韭菜,也算是一种炫富方式了。到了唐朝,长安附近有许多温泉,皇室于是安排专人负责利用地热栽培反季节蔬菜。宋朝时,温室技术进一步推广,农民已掌握暖棚种植技术,他们利用温泉地热栽培反季节蔬菜,大部分供皇室、高官享用,小部分流入市井。

除夕夜,富贵人家的餐桌上会出现一盘绿莹莹的蔬菜:五辛盘。即用大蒜、山葱(小蒜)、韭菜、芸苔(油菜)、胡荽(香菜)五种辛味蔬菜组成的拼盘,宋词“节物映椒盘,柏酒香浮白玉船”,说的就是年夜饭的五辛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