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春”字探究(1 / 2)

春,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后延伸至以“春”作为一年四季的第一季名。

春字由几个元素组成一个画面:阳光、小草、嫩芽。

对于这个春字可以这样来理解和想象:

春天来了,太阳变得暖和了,小草也出来了,种子也发芽了,小芽穿出地面了。

后来,这个穿土而出的小芽变成了“屯”字。

春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写法如上图。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面把春也写作萅,从艹,从日,屯声春字,小篆写作“萅”。

以“萅”来看,小草的象形变成后来的“艹”,日表示太阳,“屯”则像一颗上边冒芽,下边生根的种子。这些意象加在一起,就形成一个画面:经过冬季,阳光回归,大地升温,种子苏醒,发芽吐绿,春风过后,漫漫丰草,遍地都是新绿。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屯,难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难。从屮贯一,一,地也。”原来,“一”像冰封的大地,坚实难破,下面的“屮”像草芽之形,尾部弯屈,在大地的压迫下“屯然而难”,最终草芽初露,艰难地破土而出。

“屯”在《周易》中读作zhūn,屯卦震下坎上,也就是打雷下雨的意思,可以想象一下,经过一冬天的蛰伏,突然,春雷一惊,春雨淅淅,小草发芽了,万物复苏了,这不就是春天来了吗?

春字的引申含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