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 / 2)

一个不寻常的滴声传入辛格耳中,辛格的瞌睡消失了一半,不太确定,辛格往右挪了一下,盯着那排数据核对了一遍。

滴——

又是一次特殊滴声,不会错的,有问题!

“沈工,涡轮压力的额定值是多少?”

辛格悄悄地蹭到沈岩身边,低声询问着,如果她没猜错,最初的设定值应该偏大了,不及时调整可能会烧坏一个发动机。

“小辛,你在这干嘛,回到你的岗位上去。”沈岩皱眉,这次检测有领导视察,这丫头乱跑什么。

“沈工,1号涡轮的额定压力是多少?”辛格更具体的问了一遍。

“数据都在李工那,你没看过吗?回到你的岗位上去,有什么问题等检测结束了再说。”

结束了就晚了!

“不是,沈工,您看这个数据,好像偏大了,这样下去机器会出问题的。”

“我盯着呢,你快回去,保证你自己负责的数据没问题就行了。”

辛格又退了回去,她看到沈岩虽然不耐烦,但还是上前核算了一遍。这个人不论性格如何,业务能力还是让辛格佩服的,也够专业细致。

“停一下。”

沈岩在比对过两次运作的数据后,叫停了检测。众人也围了过来。

辛格被挤到最外围,她已经猜到问题所在,不用凑过去听也无所谓。

这种事在研发部门很常见,无非就是重新计算再检测罢了。但是下午的检测,辛格发现自己没在参加名单里。沈岩对此的解释是下午的检测比上午简单,不用那么多人。辛格不疑有他,不去参加检测也好,落得清闲,只是整个部门好像只有自己没去,办公室还有点冷清。

辛格是在三天后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沈岩在那次检测后得到了一个通报表扬和一笔奖金,理由是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公司财产损失。可那个“问题”是辛格提出来的。

“年轻人,功利心不要太重,你未来的路还长,当下最重要的是多听多学多看,积累经验,这个社会早晚都是你们年轻人的。”

沈岩面对辛格的质问时,脸不红心不跳地说出了这番话。

辛格没有争辩,以前一直以为是性别的限制让自己的才华被埋没,现在看来,才华这种东西不会那么轻易被无视,比如沈岩一直知道自己的能力,之所以压着辛格其实是别有用心。

第二天一早,辛格的辞职信发到了人事部邮箱里。

辛格成功失业,公司人事部效率很高,手续办的很快,像她这样的员工辞职了连领导谈话的过程都没有,从辞职到打包走人只用了三天时间,工资和补贴也结算清了,辛格很满意,不愧是大企业,有格局。

辛格在收拾东西的时候沈岩还一脸可惜的表达了一下问候,说辛格留在这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辛格没理会,也没回怼,她不是那种逞口舌之快的人。自己的离开并非全是因为沈岩的无耻,而是一种计划已久的逃离,逃离这个枯燥乏味的地方,逃离自己一眼望到头的人生。

但是逃到哪里,辛格不知道。

后悔吗,那倒没有。

存款还够交几个月房租,大不了就滚回老家,虽然家里早就没有了她的房间,高考前父母就开始计划把辛格的卧室改成弟弟辛诚的书房,还要给他买一架钢琴摆在里面,呵,钢琴,那个学了5年也没什么长进的家伙,即便这样父母还是逢人便夸家里出了个钢琴家,那是未来的贝多芬。

最可气的是,买钢琴的钱有一部分是辛格勤工俭学赚的生活费。

“哎呀,你吃住都在学校,师范大学学费又不贵,拿出一部分来培养你弟弟嘛,将来他当上大钢琴家了你脸上也有光啊。”

这是辛格的父母当年劝辛格时说的话,已经很久没和家里联系了,也不知道大专都差点没考上的辛诚当没当上钢琴家。

以自己的学历和专业,还有500强企业的工作经历,找工作应该不难吧?辛格乐观地想。但是是否要再从事相关行业,辛格犹豫了。程序员也好,工程师也好,辛格并不讨厌这些,但是总觉得缺点什么,挑战吗?机遇吗?辛格说不清楚。

刚失业的这一个月,辛格几乎没怎么出门,并不是颓废,而是一种沉寂,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躺在床上,浏览着各种媒体平台,看了许多就业文章和招聘广告,之后思绪逐渐跑偏,网络大数据推送变得五花八门——美食推荐、旅游攻略、黑客技术、育儿心得、养猪技巧、心理学入门……有时候一个影视点评都能让辛格翻看好久。

饿了就随便煮一碗面,放很多青菜,青菜便宜,几块钱一大把,这样一碗面可以分开吃两顿,又不怎么出门,一天吃两顿刚好。

有时候辛格会熬夜刷帖子,等看累了天就亮了,于是拉上窗帘带好眼罩和耳塞,开始睡觉,日夜颠倒。

总要买菜的,傍晚时分附近会有摆地摊的商贩,比超市里便宜很多,辛格每次只买青菜,买很多,这是她为数不多的出门机会,然后回家囤在冰箱里,能吃上两三天。

辞职的消息辛格谁也没说,原单位的同事没有任何问候,班级群死寂一片,老家的朋友少得可怜,有几个高中朋友偶尔发发朋友圈,辛格连赞都不会点一个。

如果自己就这么死了会不会有人发现呢?

会的,房东会发现,还会报警。

在沉寂了36天之后,辛格复活了,她决定找一份工作,一份与自己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她要做一名记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