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名将杨业之死(上)(1 / 2)

杨家将的故事广为流传至今,主角的原型便是北宋名将杨业。

杨业之死在杨家将演义的各种版本中归罪于大将潘美,历史中是否与演义一致呢?

杨业从小就天赋秉异,骁勇善战,在太原跟随北汉刘崇,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杨业为北汉立功无数的背后,是拿死敌北宋多少将士的性命换来的,北汉与后周以及其继承者北宋互相征战达二十几年,双方都牺牲了很多人,仇恨不是一时就能消除的,这也为杨业投降北宋后面临的巨大风险埋下了种子。

北汉最后一任皇帝刘继元困守孤城太原,为避免生灵涂炭,杨业成功劝说刘继元投降。宋太宗一向久闻杨业的大名,立刻召见杨业并委以重任,同时予以厚赏。

所谓人尽其用,杨业依旧镇守在山西以北的宋辽边境,并且把契丹人收拾得只要看见他的帅旗就得赶紧走。功劳越来越大的杨业,遭到其他戍边的主将的排挤,毕竟杨业搞得这么有成绩,显得边境的其他将帅很无能,于是小报告不断,宋太宗是明白人,用杨业就是看上他的将才,直接把小报告都转给了杨业。皇帝这样做自然是显示对杨业的信任,但对于杨业本人来说也该思考一下如何自保了。

军事上的竞争本质上也是政治的权力斗争,杨业在政治上突围的办法只能是寻找靠山,不可能说自己不干了回家,真这样皇帝会直接抽他大耳巴子,但从后面的结局来看他显然没有这样做,要知道光有皇帝撑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皇帝不会让任何人才尤其是军事人才做大,否则下一个陈桥兵变就不远了。

所以命运的考验时刻到了,几路大军北上征伐契丹,其中西路是忠武军节度使潘美率领的部队,杨业为潘美的副职。此外,部队中还有王侁、刘文裕两人作为护军,护军明显是皇帝派来监督将领的,所以在军中很有发言权。此路部队连续占领云、应、寰、朔四州,进展顺利,很大部分原因是契丹主力还没赶到战场。等到东路军十万人主力在岐沟关大败,西路、中路军队开始有序撤退,潘美也准备经雁门关退回代州驻地。

此时遗留问题来了,已占领的四州百姓怎么办?契丹人重新占领后会不会打击报复,这是当地百姓焦虑的问题。站在北宋的角度,人口是资源,不能资敌,而且很多都是汉人,于是诏书来了,要求潘美这一路部队护送四州百姓到北宋境内。

护送百姓对军队来说可是艰巨任务,刘备当年带领荆州百姓逃跑被曹军追得连阿斗都不打算要了,最要命的地方就是百姓行进速度很慢,很容易被敌人追上。契丹的大军有十多万人,其中有不少的骑兵,而且刚刚拿下四州中的寰州,形势非常紧迫。

先不提潘美、杨业、王侁、刘文裕四人决策团如何做的,我们首先考虑下此路部队负责拍板的主帅为什么不是杨业,偏偏副帅是他。

差不多七百年前,有个人的遭遇与杨业极其相似,杨业应该不知道他自己在重蹈覆辙,因为他虽然智勇双全,身经百战,但“不知书”,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就在于知之然后鉴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