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君臣困局(1 / 1)

五代时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让皇帝在关键位置任命大臣时非常头疼,尤其是掌握军权的地方节度使。

政权崩塌往往发生在开国老皇帝驾崩后,新登基的小皇帝就成了待宰羔羊,老皇帝就是曾经最大的拳头,新的铁拳在面对小皇帝的猜忌和手段时往往就是直接造反。

以至于在五代时,重要岗位都是任人唯亲,至少别反自己,能力需求已经不再重要,但在权力斗争面前依旧反继续造,仗继续打。

后晋高祖石敬瑭就是前朝唐明宗女婿,他终结了后唐;杜重威是石敬瑭的妹婿,后来带着大军投降契丹,直接导致后晋小皇帝被抓,后晋完蛋,契丹直接在都城开封建立辽国,与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登基如出一辙。

本次要讲的老六就是后汉的李洪义,他与他哥李洪信同样归属于外戚,后汉找不到破局的办法,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无能的自己人远远好过有能力的外人,但权力面前谁都无法相信。

小皇帝上台后为了巩固自身权力,开始杀戮有潜在威胁的大臣,但这个苗头一出现,其他实力派肯定是在暗中提前准备,等待机会,大家都不是傻子。

小皇帝派使者拿密诏要求李洪义杀掉驻扎潭州(长沙)的指挥使王殷,李洪义此时是王殷的上司,但李洪义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于是就一直拖,最后让使者去见王殷,这老六行为是真的搞笑,使者难道能宣读完诏书让王殷自杀还是能当场单挑久经沙场的王大帅?

王殷直接控制了使者,李洪义此时就开始投靠王大帅,王大帅第一时间把诏书送到郭威处,郭威矫诏造反,一路猛推直到推翻后汉,这一系列连锁反应的源头就出在小皇帝的自己人李洪义身上,他帮郭威是小功,因为是王殷主谋,他如果按诏书杀王殷,那就是大功一件,可惜能力跟不上,此时能力与关系两者互相影响制约。

李洪义审时度势,因为能力不足,为了自保,放弃与皇帝的关系,反水暗地加入郭威军团,对比下来,还不如当初任命一位有能力的外人,只要给到位,兴许在利益的天平上为皇帝拼一把,至于以后会不会造反只能把眼前这关过了再说。

小皇帝还没有意识到李洪义已经反水,这老六不仅能力不行,人也靠不住。朝廷下诏安排老六扼守河桥,郭威兵团一到,老六立刻投降,依靠投降又给自己加了一功,史书定义后汉灭亡就从李洪义开始的。而郭威的造反绝对是从知道密诏前就开始准备的,战争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皇帝是肯定容不了他的,郭威只是等待一个能取得政治上站得住脚的机会,需要的是一面能一呼百应的大旗。

小皇帝依靠关系建立的权力结构反而被关系出卖,令人唏嘘不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