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雅卷畅襟胸(1 / 2)

白玉这次回家,带了一整排的书,主要是关于文史的。在他看来,史是文的脉络,文是史的心灵。没有史,我们就不知道作者的经历生平,以及他为何写这篇作品;而没有文,我们就不知道作者在经历这些事的时候,他真实的感受是什么。如果缺少了真实的感受,仅仅是外在事件和现象的罗列,那历史也没什么好看的。而在家里,呼吸着自然的空气,品味古今,与这些仁人志士相会谈心,真是人生乐事。

最真挚的文字,必然是发自内心的。一个人,可以有些应付面上的应用文,但要成为文学大家,必然要对心灵说话,也就是对古往今来共通的人性说话,说大一点,就是与万物的本源说话。每次读到心仪的文字,白玉都有这种感觉。

而这种说话,又绝非生硬的说理。而是调动你的各种体验,让你身临其境,有时候,只是一些关键的镜头,但已经到位了,剩下的,你自己会懂,这就是好的作品,给得恰到好处,而描写的点又精准到位,有血有肉。有些历史书上也有这种动人的描写,像《三国志》里写道:“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寥寥数笔,传神到位,但总的来说太单薄了。所以还是要通过读文学作品来充实,特别是历史人物本人写的文学作品。

这样就不知时光又过去几何了。母亲过来,又问白玉要不要吃点心了。白玉家境并不富裕,但也算小康,何况是家里的独子,自然倍受宠爱。母亲这次看到孩子大学回来,脸也红润了,还懂得理发了,衣着似乎也有打理过,心中略感欣慰。一想到在外地肯定水土不服,在家还是得给孩子好好补补,就闲不下来,过一阵子就过来问要不要吃点心之类的,也时常拿些乡间自产自销的水果,如龙眼、荔枝等,端给白玉吃,弄得白玉有些无奈,只得中断遐思。

学习是愉快的,但前提是,是你自己主动选择的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这样即便在外人看来枯燥的文字,也能让你如同置身桃源胜境。此中乐趣“不足为外人道也”。母亲虽然是高中学历,但所学大都已“还给老师”了。现在剩下的就是一颗对孩子的关爱之心,以及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关心,偶尔在乡间劳作的乐趣等等。说她不懂白玉,那是再自然不过的。小学时代基本不管,但看着孩子拿着一张张奖状回来,心里也高兴;中学希望孩子考好点,上好一点的大学,管束较多,耳提面命,所幸孩子不辱使命;到了大学,就觉得这孩子读书有点过了,人有点“呆”了,开始劝孩子多读读自己专业的书,少看闲书,费脑伤神。话虽唠叨,但毕竟也不怎么管了,所以白玉对其是“听之任之”,也不当面反驳,听完继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大学时代,特别大一大二的寒假,最是轻松惬意,毕业还早,又没有高中那种经常补课、面临“独木桥”的压力,一下子自由许多。正是补充自由阅读的大好时光,白玉感到大学图书馆真是个宝,大学之大,首先就应该有个大的图书馆。

毕竟,那么多“过来人”,留下了那么多著述,总有一些对你口味的,不谈多深,至少自己要读得下去,而且能够让自己有所升华的文字,不然,还不如直接去玩得了。回归自然的怀抱固然欣喜,可是由于长大,儿时的玩伴多已不在村里,就是还在,也不见得能一起像过去一样在自然里遨游探秘了。所以,这回来,只是提醒自己有个博大的自然母亲,何况乡间确实空气好,每天早晨还未起床,就能听到小鸟的鸣叫,不仅如此,有几只胆大的,还会去敲白玉房间的窗户,这情形特别让人舒畅。到了夜里,又没有车辆的喧嚣,静得连草丛里昆虫的演奏都能听得一二,实在是助梦,而一觉醒来,又确实感到神完气足,难怪古人哪怕清苦,也多有喜欢住在深山老林之中的。

所以,还是要通过书籍和“人”,或者说“人性”交流。只是这人很难是身边的人了,只能是古往今来有缘的人。见字如面,如是而已。

在阅读书本的字里行间,有时也难免会浮现出那个俏丽的身影,弄得他心猿意马。“深知身在情长在”,何况正值“草样年华”,怕是不能免的了。这种感觉,特别在夜深的时候,风吹来的时候,特别浓烈。虽说“躲进小楼”,但这种相思却无处能“躲”。

虽说都有彼此的联系方式,可是,说些什么呢?翻开通讯录,辗转千回,却怕说了又太浅薄。青梅住江南的邻近省,子樱住在北方,最近的就是若云了,可是刚刚说过那些约定的话,突然主动去“打扰”人家,也不太好吧。那时候虽然短信已经出来了,但在大一的学生里还不流行,白玉更是从没用过这个功能。写信又太正式了,于是乎,还是自己好好看书吧。

白玉从小就喜欢古典的东西。小时候看电视里演古装剧,就特别爱看,而现代剧显得特别繁琐,特别是家庭剧。而且那个时候,古装剧基本都有个历史原型,如果知道历史的话,很多情节可以“未卜先知”,也强化了他的兴趣。后来在堂哥家里,小学的他读到了初中的历史教科书,一下子入迷了,才知道人类原来是这么走过来的,一夜间就看完了初中的几册历史书。这个事情一直在他的脑海里难以忘怀。后来中学学习文言文,开始能看四大名著了,这让他感到古典世界的丰富,特别是《三国演义》,随着影视剧和当时“红白机”上游戏的流行,成为他终生难忘的著作。记得那时候,他经常在午睡前读一段《三国演义》,然后入睡,还特别舍不得读完。读到后面还特别慨叹和遗憾。最喜欢的是赵云,除了游戏里少年将军的形象外,更感慨他在小说里智勇双全,未尝一败,堪称完美。而诸葛亮前期智谋无双,后期天命不眷,特别是看到星象跟大将阵亡相联系的文字,那时候他还信以为真,夜里起来看星星,想看出个门道来,却只仿佛有只手把深奥的密码写在了天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