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饿死一个老太太(2 / 2)

“村东老李头七十多了,身子骨一般,尤其是老太太走后,儿女也不着家,看起来够呛,这算一家。

老张太太都快八十了,老头死十多年了,但一得闲就跑出去跟一帮老头扭秧歌,看那劲头子一点不比现在的三十多岁年轻人差多少,估计还能多活几年,这个暂时不能算,还有前街的几个老头子和老太太......”

宅老三叨叨咕咕认认真真的计算着整个村的收益的时候,来自三十里外吴家堡的第一笔买卖,上门了。

照理说,这种白活儿是很少有跨区域的,因为每村每镇都会有一两个专门做这种活计的。

直到宅老三披星赶月的来到吴家老宅,又听了不少村民的小声嘀咕后,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雇主姓吴,也算村中大户,话说当年,老吴和妻子苗氏都是生于建国初期,后相识于上山下乡,又共同经历了吃三两的艰苦时期,感情方面自不必细说。

后来苗氏也很争气的为吴家陆续生了五个儿子,经村里先生赐名,分别是仁、义、礼、智、信。

二人含辛茹苦的拉扯着几个孩子,就在日子越来越好的时候,老吴先是不慎摔伤了右腿,后又突发疾病,撒手人寰。

这一来,可是苦了苗氏。此时最大的吴仁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最小的吴信还只是个两三岁的孩童。

苗氏一人既当爹又当妈,耐得三更寒,吃得五更苦,总算又熬过了二十年寒暑,供养着几个儿子,吴仁,吴义,吴礼,吴智相继成人,各立家业,只剩最小的老五吴信一直和苗氏一起居住。

又是三年辛劳,吴信的婚事也被苗氏答对完了。虽然顺利的搬进了新盖的大房子里,苗氏却也因多年积劳成疾,身子骨每况愈下。

那些年,也曾有不少村中人劝过苗氏,向前再走一步,却总是被几个儿子阻拦被迫无疾而终。

吴家的五个儿子也确实都混得不错,老大和老三一起在市里搞批发,近几年生意愈发红火,老二和老四一起包了些工地上的活儿,收入也不菲,老五年龄最小,却是学历最高的一个,工作也最是体面,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虽体面,工资却是不高,又因一直负责老母亲的日常开销,所以经济上稍显拮据,老五没少和四个哥哥提老母亲赡养费的问题,但都被几个哥哥给拒绝了,理由就是老娘对他最好,理应由他赡养,为此,老五和几个哥哥之间,多有不睦。

如此又过了三年,不出意外的,意外还是发生了,最小的儿子吴信因意外去世了,只剩下孤儿寡母外加一个老太太。老太太也是在丧子的打击下,一病不起。

终于,给老太太养老成了剩余四个儿子推脱不了的责任。

经过几番协商,初步暂定每家负责一个月,说是负责,也只是供养餐饭而已,而且为了方便,哥几个直接将老太太送回了吴家老宅,每日定时送来吃食。

前两轮倒也还好,几家虽对老太太的伙食标准稍有微词,却也不曾饿着老太太,只是老人看着几个儿子的做法,心中有苦难言,身形愈加佝偻。

不知何时起,村中便流传出吴家几个儿子不孝的言论,吴家四子都认为是老母亲在外乱嚼舌根,所以商讨后做出了一个很“人性”的决定,那就是给老母亲的房门上锁,除了每日吃饭的时间可以出来方便一下外,其余时间一律不得外出。

变故就出在第三轮的开头,这个月本是应该由老大吴仁负责,奈何吴仁生病住院,老大媳妇儿在医院里伺候着吴仁,儿子吴莲生又在外地读大学,所以这一个月便交由老二吴义负责。

如此老二负责了原本属于老大的一个月,祸根就此埋下。

很快,这一个月便过去了……

时值深秋,早晚已有凉意,老五家的儿子因和奶奶一起生活了好几年,所以对苗氏最是亲昵,这一天,小家伙偷偷的跑到了吴家老宅。

先是在大门外大声的召唤了几声,没有得到回应后,径直来到了屋门前,看到两扇木门被锁的严严实实的,只能来到了窗根儿,可惜窗户上又贴满了破报纸,看不真切。

不死心的小家伙费力爬上了屋顶,透过瓦片的缝隙向下观瞧,奶奶正佝偻着身子,躺在冰凉的水泥地面上,任凭他用力的叫喊,也没有半点回应……

老太太饿死了,饿死在自家的老宅里,饿死在四个好大儿的精心赡养下,饿死在象征丰收的金秋,饿死在标榜人权的新时代!

宅老三一边皱眉,一边消化着听来的消息,怪不得没人接他家的生意,这他妈还是人揍的!

这个世界怎么了,或者说,人类怎么了?

宅老三下地重新点燃三支香,插在香炉中,然后走出了房间。

点燃一支烟,深深的吸了一口后,缓慢的向外吐出,仿佛要将心中的愤懑全部吐出去,这一口烟吐的很慢,很慢,直到快要窒息,下一刻,一股凉风被吸入肺中,头脑愈发清醒,心底却浮现出一股想要刀人的冲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