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木不雕不成器(2 / 2)

赵青涟不喜吃甜食,没有继续吃,她选了瓜子,嗑得津津有味。

他们头顶,是一棵两百年的老皂荚树,树干粗壮,周围裹着厚厚的树皮。在阳光的照射下,树叶散发出深绿色的光泽,轻轻摇曳着,宛如一片翠绿的海洋。

吃了几口茶,茶不好也不差,下得去。

李蒙仲起身,带着两位年轻人去后院,看他们家的工作室。

后院一入门,就看到两位工人正在把一堆木材放到一个热气腾腾的大水缸中。

李蒙仲看着两位年轻人,很是怀疑地问道:“你们真的想了解木材知识?我要说得枯燥乏味,远没有你们去娱乐场所那般快乐?”

赵青涟眨巴着眼睛道:“我是一个延迟满足的爱好者,不太喜欢及时行乐,刚好,木材这事适合我的胃口。”

徐子语说不出赵青涟那么高级的话,他只能抱拳说道:“希望李先生知无不言,即便是浪费时间,也不过一盏茶的工夫。说实话,我每天走在路上,对周边的草木叫不上名字,觉得甚是羞愧。”

李蒙仲这才倾情介绍道:“木板要先煮,为了脱糖水,同时也是杀虫卵。”他带着两人来到一排水槽前,水槽里浸泡着各式各样的木板。

一缸木材要浸沤两个月,可以脱去木材内的树胶与树脂,让木板后期既利于刊刻又易于吸墨释墨。

李蒙仲取来一块木板敲了敲,发出一声闷响。

“能够做雕版的木材,主要是梨木、枣木、梓木,哦,刚才我们喝茶地方,那大棵皂荚树,本来就是养了做板子,但没想到长着长着舍不得了。有时也会用上樱桃木、黄杨木、银杏木这些。”

李蒙仲又把木板递给两位,请他们仔细看看上面的纹理。他忽然向徐子语说道:“小兄弟能不能用这块削些牙签?我们有需求。”

徐子语只好取出刀,啪啪啪来回挥洒了几下,地上的牙签像小山一般堆码起来。边上的两位工人看着眼前的景象,直接惊呆了。

这是什么神仙手法?

过了水槽,是很多排层层搭建的架子,上面摆满了木板。李蒙仲解释说,“木板自然风干,为了防止变形,需要随时抽检。曾经有一批木板,没有管理好,被风吹变形了。”

徐子语在一边,用手摸着木板,仔细看纹理。他指着眼前的一块问道:“这是银杏树?”李蒙仲微微一笑道:“是黄杨木,珍贵异常。因为长得慢,也叫千年矮子。”徐子语又指着一块道:“这是皂荚木?”李蒙仲这次点头,说道:“就是那种皂荚树。”

赵青涟越听越来兴趣,她请求李蒙仲介绍得更详细一些。徐子语有些奇怪,一个公主,什么没见过?但她为什么会很上心?

李蒙仲走到一块木板前,拿起木板说道:“在这些木料中,这梨木最适宜制作印版,它硬度适中,纹理细密。还有其他的特点,就是耐腐,耐磨损。”

他又把木板凑到嘴边,深深吸了口气说道:“还有一股清香味,我特别喜欢,尤其是刻刀热了之后,那股香味更加明显,有时候小院里都能闻到。”

放下梨木板后,李蒙仲又拿起一块暗红色的木板,用手轻敲,发出微弱的闷声。他看着两位,饱含深情地说道:“这是雕刻界最爱的木材,质地坚硬密实,木纹细密。你们知道吗?枣树生长得非常慢,碗口那么粗的树干,需要长上几十年。枣木不惹蛀虫,有一种说法是,枣木吸收了雷电之气,蛀虫一靠近就会被电死。偶像教刻观音,刻菩萨,都喜欢用枣木。我们这个小巷里,就有一家枣木店,卖各种枣木制品,你知道他们一天卖枣木梳子能卖多少把?嘿,百十来把。枣木梳子能通经脉,能让头发长得更好。要是你感到身体某处不舒服,也可以用梳子来回刮一刮。”

赵青涟想起来,他们来的时候是看到这么一家店,她还想,卖梳子都能开一个店,秘诀是什么,没有想到有这么多道道。哪知李蒙仲接下来说的,更是令人大跌眼镜。

“枣树性温味甘,要是遇到肚子疼这种突发情况,可以把枣木梳子放到锅里,煮一碗水,可以缓解阵痛。”李蒙仲继续为两位普及,“当然,用枣木雕版做门窗,可以防鬼邪。”

徐子语亦步亦趋地跟着李蒙仲,这简直是莫大的商机,比较起来,他们家族里现有的马场生意,做得太粗糙了。

李蒙仲又拿起一根梓木,邀约两位来观察。徐子语仔细看了会说道:“年轮间距比较宽。”他又用手敲了敲木板,传出一阵很正的响声。赵青涟笑道:“除了颜色外,我倒是看不出什么。但我知道一个公输鲁班与梓木的故事,说来与你们听听。”

徐子语却道:“不听不听,还是请李先生讲。”这句先生,听得李蒙仲一愣,现在,还有几个年轻人愿意听一个老人絮絮叨叨,说一大堆木材的话?他们对自己身边的树木,少有好奇之心,不关心叫什么,更不关心能做什么。

李蒙仲放下木板,缓缓说道:“在我们雕刻界,梓木是最上乘的木材,最好的古琴,要以梓木为底,我们这样的人,被称呼为梓人,现在出书,不都说付梓刊印嘛,你们就晓得梓木有多重要。”

梓木,在这片土地上属于古老的物种,皇室的棺木都以梓木为主,一是梓木坚硬不腐且有驱虫之效,二是有梓木返乡之意。过去梓木的一生,只是为了埋在地下而生长,直到梓人出现,才让它死后,却更加光亮地照亮书房。

徐子语闻言,陷入沉思。

文秀楼里,确实有很多梓木雕版。

赵青涟对这些木材自然不陌生,但她问了另一个问题:“要是忽然有了大单子,木板又未干,要怎么办?”

李蒙仲道:“用石灰水猛煮两个时辰,再用芨芨草来打磨。”

后院的石凳上,坐着一位中年人,正在聚精会神地在一块木板上刻字,碎屑已经埋没了他的双腿。李蒙仲带着两人,在一边安静地看着。

徐子语则看着那把刀,尖锐,锋利,但不是自己要找的那把。

中年人在木板上收尾了一个“草”字后,这才站起身来。家里不常来客,这两位看起来又那么年轻,想必也不是家里的朋友,只能是客商了。

中年人用双手前后仔细拍打完衣衫,走到边上的水盆里清洗了双手,涂抹上护手霜,再稍微整理了下头发,这才来到三人跟前问好。

李蒙仲向两位贵客介绍了自己的大儿子李信儒,现在是京城第一制版人,几大书局都排队买他的版面。李蒙仲刚遇到两位的时候,还以为是来找自己儿子谈生意的,现在知道他们无意于此,反而把话说开了。

李信儒被父亲表扬得不好意思起来,他脸红着,却依旧在一边点头附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