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卷宗14(2 / 2)

在众人惊愕中,那个胆小的王老几,一刀便砍翻了一个人。那人后来医治无效,死亡。

王老几等人都被收监,到现在还在州府的监狱里。

徐子语又花了一个时辰读完剩下的档案,感到肚子已经叽里咕噜地叫了。是时候出去吃点东西,呼吸下新鲜的空气。

石城是襄州省会城市,非常繁华。

走着,许子语来到一家书店门口。

门头招牌是魏碑体写就,“大观书局”四个字,气息畅达,字态生动。

店主是位老者,双眼巨大,眼珠子仿佛要就从眼眶里掉落出来,得时刻准备着双手去接,鼻子也是高高隆起,呼吸粗重,微尘随之起伏,敢情这书店不需要太多的勤杂工去为书去尘。

徐子语问,有没有一种书,从来不更新内容,但每年都在售,但是数量又不多。

老者想了下,说这种书本店只有一种,就是《石城字典》,起码二三十年才会更新一次,但每年都有很稳定的销售量。

徐子语又问,当地发行量最大的谍报是哪种?

老者指了指码成堆的《石城谍报》,“早起喝早茶时,人手一份。”

徐子语买了字典与谍报,又买了几分不同时期的石城地图、里程图,又选了《石城风物记》《天南风物记》《水经注》《山海经》,从另一架上选了《三代以来贤者纪要》《齐物论》《诡事录》。

在一堆旧书里,他翻出一本,看着封面有些眼熟,他打开一看,除了扉页,其他都是空白。

他问店家,“这书怎么没有印出来?”老人走过一看,居然是这本书!他问徐子语,你看得懂封面上的字?

徐子语赶紧说,“看得懂啊,花草语录。”老人顿时流露出非常喜悦的眼神,他佝偻着身躯,转身快速走回柜台,取了一个小瓶子,带着笑容走过来。

他把瓶子里的细粉倒在手心,轻轻往书面上一撒,空白出马上露出字迹。徐子语看完,这一部分说的是草木生长的规律。他说道:“这书我看过,但我那本有图画,你这本没有。”

老人更加吃惊地看着他,合上起书本。徐子语道:“还有其他本?”老人摇头道:“这种书几年也卖不出一本,我认识一个人,手上有,你要的话,改天来拿。”

出了书店,徐子语不知不觉来到一家刀削面馆。

不是吃饭高峰期,整个店就老板一个人,他也顾不得来帮客人擦桌子什么,徐子语自己拿起桌布,去除了一些油渍,老板连声说谢谢,手上活计却没停下来,从汤锅到面团距离,是师傅从膝盖到胸部那么远,他一手拿着面团,一手运刀如飞,面块片片匀速落入汤锅中,掀起一个个小汤花。

好手艺!

徐子语也是用刀高手,他自问,那团面即便是在他手中,也未必用得如削面师傅这般出神入化。这种手上功夫,没有日积月累的底子,是无法呈现出来的。

削好面,老板终于有空出来为客人倒壶茶,徐子语入口,才知道发现,这哪是茶啊,一问就是当地的一种草药,喝起来苦凉苦凉的,倒是有点回甘。

“这种小面馆挣不到什么钱,就糊个嘴,用茶招待?你开玩笑吧。大家都是吃面的,大家关心的是鸭汤。这汤啊,从我开店开始就没有换过,怎么说也得有个”,老板边收拾碗筷,边与客人聊天。

“有个七八年。一会你尝尝就知道。”说着说着,他一抬头,走到汤锅面前,面煮得差不多了,该起锅了。他用漏勺把面舀到瓷碗里,再用一把大勺从另一锅舀出沸腾的老鸭汤,端到徐子语面前,指着柜台前的一排十几份的佐料道:“不够自己加。”

徐子语先嚼了一口,非常适合自己的口味,接着慢条斯理地吃起来。反正也没别的客人,他便与老板攀谈起来。

“这里比较热闹的地方推荐推荐?”

“要哪种热闹?茶馆?还是勾栏?”老板把白色桌布往肩上一甩,吧嗒吧嗒走着。

“都说说吧,初来乍到,啥也不懂。”

“茶馆嘛就四方街,得胜茶馆,有说书,有下棋,茶是真茶。勾栏嘛在秀水街,一条街都是。唉,我跟你讲啊,你去一家叫月桂的,那里有一位叫菱儿,长得那个水灵,出水芙蓉一般,皮肤比我这面还白,胸脯比这面团还软,你今天去了,保证你明天还想去。怎么,不信我?实话告诉你,我每念看她一次,口水都要淌一年。”

面馆老板又吞了吞口水,摇头道:“像她那样的人,我们这种人高攀不上啊。”他话锋一转,又眉飞色舞地讲:“可以去比的勾栏啊,大房间里,姑娘们站成好几排,你眼睛选花了都选不出一个,最后只能闭着眼,摸着过去。”

“摸着过去?”徐子语不解。

“兄弟,纯欲时刻啊,灯光那么暗,哪瞧得仔细?手感是不会骗人的。她陪你跳会舞,开销也不大,要是你有兴趣,一天换十个八个都成。”面馆老板越说越兴奋,恨不得马上放下手中的刀,立马奔赴。

徐子语看着老板的大眼袋黑眼圈嘿嘿笑道,“怎么能不信呢,看大哥你这面相,就知道不会骗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