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智!刻刀13(2 / 2)

出了李家,往右边走完小巷,再沿着左边走半炷香时间,就可以见到“史铸铁匠铺”,那里每天都要出品大量的菜刀。刻刀是老李家的定制,他们提供图纸,铁匠精准捶打。

李蒙仲把刻刀拿在手中,从腰带里取出一张砂纸,来回摩擦,就像他第一次得到这把刀的时候。李信儒看着老父亲,对两位来客说道:“这是爷爷送他的生日礼物。”他又指着墙上的刻刀说道:“生日送刻刀,是李家的一个传统。”李信儒是这一代的主刀,他的刻刀还在手里,要等到李家新的主刀手出现,李信儒的刻刀才会被挂到墙上。

李蒙仲扫过墙上的那些刻刀,缓缓说道:“接过刻刀,就是接过传承,我们家祖上,雕刻过很多东西。”他指着那把单独悬挂的刀说道:“那是昆吾刀,出自昆仑山,是錾玉的刻刀,我们祖先早些年主要是做玉石雕刻,那个时候没有文字,雕刻的大部分是图腾,鸟啊兽啊花啊草啊云啊什么,都是吉祥物。”

李信儒从旁边取来一小块玉石,赵青涟接过来一看,刻的祥瑞是“天马”。他发出啧啧赞叹声:“这天马可比我见过那些好多了,文光动如星斗。天马来,蹑浮云,日千里,空而群。”

玉石非常坚硬,昆吾刀几乎是当时唯一的刻刀。徐子语却从这块玉石中,看到了快,刻刀下刀的时候,速度很快。

手握昆吾刀,天马画中豪。老李家祖上,有一位高手。

李信儒从第二排取出一把刻刀,交给父亲。李蒙仲在手里掂量着刻刀,“这是刻竹简的刀,轻了很多。”徐子语看着刻刀,刀柄的木头光滑有油光,木材是黄花梨。

李信儒把这把刻刀的作品送到徐子语手中,竹简上是一段话:“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这是《庄闻》里的一段话。心斋是什么?就是彻底放空自己,静坐瞑目,排除一切杂念,在空寂中生出智慧。

徐子语手持竹简,念完那段文字,竹简忽然大放光明,虚室生白,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李家父子看着这一幕,脸上充满不可思议的表情。赵青涟也终于明白了,徐子语要来的原因。

徐子语看到众人,释惑道:“这不过是某位前辈读通了文字,留下的一缕残念,我与他刚才共情罢了。”

李家父子被徐子语这番神通弄得异常震惊,这些看起来平凡的东西,原来可以被如此唤醒。徐子语看着刻刀,又看着李家父子道:“那种神通,是大人物的小把戏。但你的神通,却是凡人的智性。”

李家刻过玉石、刻过骨头,刻过石头,刻过竹简,现在主要刻木板与铜字。

在李蒙仲为两位介绍的时候,李信儒从边上的书架上取来雕版印刷的一本线装书,书名为《山海经》,赵青涟翻了数页,惊叹版式的疏密有致。徐子语翻了翻,赞赏刀法工整,把书还给了李信儒。

就在那一刻,他指着李蒙仲用过那把刻刀,忽然问道:“这里有没有这把刀刻的书?”李信儒点头道,“自然是有的,我去取来。”

李蒙仲继续为两位来客介绍墙上刻刀的同时,不忘表扬自己的儿子,称赞他比自己手艺更精进。李信儒走过来时,刚好听到父亲对自己的褒奖,脸又红了起来。

他把带来的书递给徐子语,赵青涟看到书名,是《蒙求》。这是赵青涟读过的第一本书,每一个字都滚瓜烂熟。徐子语接过这本书,慢慢打开,慢慢翻页,渐渐地眼睛湿润起来。

徐子语可以肯定,他小时候母亲教他读的版本,与这个版本是同一个。他闻到了那股熟悉的油墨气息,看到字体在欢腾,那把刻刀,在一边静默。他从衣袖中取出一本书,赵青涟看过去,也是一本《蒙求》。

徐子语把这本书递给李蒙仲。李蒙仲接过书本,摸着纸张,也摸着过往说道:“这个版,我只用了一把刀,没有用锉刀,没有想着去磨掉那些棱棱角角。摸着当时的平整的木板,我想加上丘壑,加上山川,加上天空与花鸟,刻上心情的起落,这也是我第一次完整地刻完一本书。”

李蒙仲没有打开书本,而是闭上眼睛,轻声念出里面的内容。念着念着,李信儒也加入其中。接着,赵青涟与徐子语都加入其中。等他们念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刻刀忽然从墙上飞跃而至,停留在徐子语的面前。

徐子语看着刻刀感慨道:“有多少人因为这把刀而得到启蒙,这就是开智之刀啊。”

刻刀似乎听懂了他的言语,围绕他不断绕圈。赵青涟走到李蒙仲的身边,正要开口。李蒙仲打断了他,叹息道:“这把刀,与我的缘分尽了,与徐兄弟的缘分才开始呐。”

刻刀落入徐子语手中,他躬身向李家父子致谢。

在庭院里,一只喜鹊带着一群喜鹊落到大树上,叽叽喳喳聊个不停。大嫂看到此景,开心坏了,此乃大吉之象啊。

走出小巷后,两人挤出人群,来到宽敞地带。赵青涟问道:“你在证道?”徐子语点头道:“不错。我在寻找自己的刀道,没想到智的刀意会最先寻到。现在已经有了智,还要寻到勇、义、情等,说实话,我自己都很期待。”

赵青涟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说道:“我现在才知道,为什么百工中,只有木工被称为匠,早些年我以为是因为公输鲁班,现在才发现,并非如此,因为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握着一把开智的刀。曾经对世界的看法,只会在皇宫大院,在名门世家,但刻刀改变了这一切。”

徐子语面对接踵而至的人,也有感慨地说道:“山木为良匠所度,经书为文士所择。木有美,取决于刀斧,而事美取决于刀笔。”

赵青涟点头道:“我父亲书房,有一句话: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徐子语闻言,猛然惊醒道:“我知道要去哪里寻找下一把刀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