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逼上梁山(2)(1 / 2)

赵宪国驻扎镇守在洛常,这是大珏边境十三重镇中的一个。

洛常就在黄河旁边十几里地,白天的时候只要天气好就能看到黄河对岸驻扎的北人军队,再往旁边一看也能看见土匪窝。

蓬安县就在洛常旁边,所以说蓬安县离土匪窝也不远。

按理来说难民们去土匪窝并不困难,甚至可以大摇大摆说自己要去做土匪,他们敢这个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省衙没有剿匪计划,省衙和朝廷的重心也都在怎么抵抗北人的军队上面。

其二是蓬安县很大,它是呈带状的,最北端和黄河接壤,蓬安县的难民也都是在黄河旁边的百姓,它的最南端离省衙所在地也只有七十多里地,相距不远。

但是因为北人的原因边关戒严加强,现在再往土匪窝那边去的一律视为通敌,所以活不下去的难民只能选择夜里偷偷摸摸过去。

前面已经说了现在这个土匪窝人数已经很多了,足足六万人,如果每个人都经过训练那这就是一支六万人的军队。

去年年末黄河涨水,结果这个就在黄河边的土匪窝什么事都没有,赵宪国的线人说是土匪里面有人懂水利,他们把洪水全部疏通了从而这次黄河涨水对他们一点影响都没有。

赵宪国也暗自觉得惊奇土匪中居然还有懂水利的人,招降之后他倒是想见见。

已经过了午夜,一些想要投奔土匪的难民已经聚集在了一起,他们在线人的带领下轻松越过了防线跑去了土匪窝。

黄河涨的水已经退却了,此时的黄河静静流淌着,冰冷的月光落在冰冷的水中,河上生出一股淡淡的薄雾,渡口停着不少已经破烂的木船,唐代诗人杜牧在《泊秦淮》中写:“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现在的景色大致如此,但是这里没有商女,没有酒家,只有隐藏在夜色中的杀意。

这群人里面有一个女子,她的名字叫蒹葭。

第二天早上赵宪国收到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消息,他从蜀川借的粮食在运到蓬安县时居然被劫了,运送粮食的士兵回来报告说是土匪劫的,那群土匪居然还组建了骑兵。

赵宪国还没有对土匪出手,土匪们反而先劫了自己的粮食,他不禁感到有些恼怒。

但他很快意识到一个问题,土匪哪来的马组建骑兵?要知道禾南省面向北人的马市已经很久没开了,那这些土匪的马只能是从北人那里弄来的,也就是说土匪中有北人的细作。

赵宪国惊出一身冷汗,他如果再晚些时候察觉到这个信息那等到和北人开战时可就腹背受敌了。

此时他也明白了,招降这些土匪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决定武力剿匪。

土匪中战力最强的是骑兵,根据线人侦查的消息土匪里面有四千名骑兵,四千骑兵就有四千匹战马,这也让赵宪国更加确定了土匪已经和北人建立了某种契约。

骑兵的战力固然强,但骑兵也怕陷马坑,陷马坑是唐代李靖在《李卫公兵法·攻守战具》写的:“陷马坑长五尺,宽一尺,深三尺。”,坑底还有各种尖锐的陷阱,只要人和马落进去就绝对不可能活着出来。

除了陷马坑之外还有一支特殊部队,这支部队叫魏武卒,是战国时期吴起训练的精锐重装步兵,而现在的魏武卒则比那个时候更加全能。

赵宪国训练的魏武卒是十人一组,四人在前面持盾,这些盾大而坚固,能够有效抵挡骑兵的长枪长剑,然后又是两人持长矛,长矛从盾的间隙中伸出,这也就让骑兵不敢直接朝魏武卒冲来,接着盾后面还有四人手持连弩,只要他们面对的骑兵速度慢了下来他们就会用连弩射出弩箭,如果骑兵撤退了换成步兵,那魏武卒又会把自己其他的装备丢掉从腰间拔出佩刀来继续作战。

这支部队足以全歼土匪了。赵宪国很有信心,本来他是想把这支部队拿出去和北人对战的,现在看来可以提前拿土匪练练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