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逼上梁山(1)(1 / 2)

其实那些县吏没有说错,这里确实有人准备造反了,不过说是投奔土匪更准确,但这人不是蒹葭,而是其他人。

禾南省靠近黄河的地方就是边关,边关外在决水灾前是良田,水灾摧毁了这些田地后一些活不下去的人就投奔了那边的土匪。

那些土匪选的土匪窝位置也很好,因为大珏帝国的军队和北人的军队长期对峙和偶尔交战都无暇顾及他们,所以他们才能够立足这么多年,战斗力怎么样不清楚,但是人数众多,并且现在钱粮也很充足,再这样发展下去恐怕会形成割据一方的乱军。

对于这个情况赵宪国上过几次书,但是庆玄一直没有回复,他也就知道这些奏折是被内阁扣下了,扣下的原因很简单,这些土匪无关紧要,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赢得这场政治内斗,所以他的奏疏被其他奏疏淹没覆盖了。

赵宪国回到前线后觉得继续放任这些土匪做大做强是不行了,于是他决定剿匪,然后就派人去调查了一下。

调查的结果是这些土匪的组成是难民和逃兵以及北人等,总人数在六万人左右,其中能打仗的不到两万人,但这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这两万人训练的很好甚至能抵过一支五万人的军队。

赵宪国的计划是不能动武,如果动武这些土匪必定倾巢出动,到时候北人的军队在伺机而动就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所以只能用计招降他们。

赵宪国是读儒家四书五经出来的,所以他面对这种情况列举了很多办法,其中最安全的,最仁义的办法就是招安。

不过现在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是招降容易,但后续安排却很困难,逃兵容易解决,就说皇帝陛下既往不咎,回来就好不会处罚你们,可难民呢?难民本来就是吃不饱饭才去当土匪的,能吃饱饭谁会去当土匪,但现在问题就是把这些难民招降了整个禾南省也没有粮食拿来安抚他们,到时候他们还是会去当土匪。

军队的粮食不能拿出来安抚他们,如果军队哗变问题就会更复杂,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借粮,去江南借,去蜀川借,只要能借到粮土匪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但此时的他不会知道未来自己的计划还是受到了内阁争斗影响。

蓬安县衙。

杨党的人行动很快,改粮田为药田的政策很快就下放到了蓬安县,不过目前只是小范围小规模的试行,他们就是要选择在最艰苦的地方推行这条政策看看效果,如果在这里执行的效果都很好的话那么下一步他们就能全力在禾南省推广,这样就能弥补之前国库的亏空进而为国库带来更多的收入。

县衙的人傻眼了,这些人都几个月没吃一顿饱饭了你跟我说干脆让他们别吃饭了去种地?

这下别说是高县令了,连何师爷都骂了起来:“内阁那群混账都是猪脑子啊,他们是真的要把这些人逼造反啊。”

他们作为最基层的衙门当然知道这个所谓的创收政策完全就没用,到头来税收升不了反而逼的人造反从而达到损失最大化。

他们对这个政策的评价是提出去的人和拍板执行的人都是在用屁股想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