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制衡之道(2)(1 / 2)

禾南省现在乱成这样都是内阁斗争造成的,赵宪国是一个并不喜欢争斗的人,他知道现在皇上会物色一名大臣进入内阁和制衡杨合,如果再过几年杨合被皇帝逐出内阁后他就大概率会被举荐入阁,到时候又是一轮新的斗争,是主动或者被动。

政治斗争从来都是残酷的,在这场斗争中双方会用最隐秘的刀刺出最大的伤口,让对方流更多的血。

“臣愿继续在前线。”赵宪国这样回答,他虽是靠读书当官的,是庆玄十八年一甲第二名,他在翰林院任过职,在礼部任过职,他是一个白净瘦弱的读书人,没有人想到他以后居然会带领千军万马在战场上博弈。

在禾南的时候他发现了自己另外一项天赋,那就是军事才能,他靠着这个才能逐步在武将中站稳了脚,他也成为了继林含和陆抗之后的第三位名震天下的儒将。

所以相比于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他更愿意去前线指挥部队,至少那些武将们说话不会拐弯抹角。

庆玄抬了一下眉头,他好像知道赵宪国会这样回答,事实上他也确实知道赵宪国会这样回答,这也是他愿意听到的回答,他算是一个惜才的人,他知道赵宪国心里想的是什么,所以在这件事上他不会难为赵宪国。这次让赵宪国回京都来讨论重新任职这件事情也是他在暗示赵宪国此后的内阁斗争不会影响到你了。

于是他说:“既然你愿意带兵那就不能再管禾南省衙的事了,朕找了一个人来帮你,以后你就管打仗,他来管省衙的事。”

这个人就是庆玄皇帝准备引入内阁的人,他就是礼部侍郎张廷仁,更重要的是他和赵宪国曾经在翰林是同事,也是朋友。

“朕知道打仗不容易,朕在四十多年前用了陆抗击退北人二十万大军,三十多年前朕也用对了你,让你以一己之力对峙北人十万大军。”庆玄又说,“你也知道处理内政不容易,你没有处理好禾南省衙和蓬安县的事,但你应该知道朕刚登基时一个人对抗几十个大臣都没有输,故而此去务必尽心竭力。”

庆玄说出了他曾经的壮举,其一是他十六岁的时候面对北人二十万大军南下,他从翰林选中儒生陆抗担任玄安道总兵,陆抗凭借五万人马击溃了北人的大军,此后儒将陆抗名震朝野,而庆玄也彻底打垮朝内反对他的大臣。

其二是他九岁登基,十二岁时和满朝大臣唇枪舌战,靠着削职流放等手段稳固了自己的皇权。

庆玄皇帝靠着他二十岁之前做的几件大事成为了一个彻底收拢权利的皇帝,这是他父亲,他爷爷,甚至是他爷爷的父亲三代人都没有做到的事,那个时候皇帝的权利被两个人控制着,一个叫世家大族,另外一个人叫林含,而庆玄让这些被拿走的权利回到了自己的手上。

靠着这些成就他才能四十年不上朝,在他看来天底下已经没有人能比他聪明了。

赵宪国听出了这是皇帝对他的勉励。

“臣叩谢圣上天恩。”赵宪国再次跪地行礼。

庆玄又继续回去打坐,吕平见状就走到赵宪国的身边说:“赵大人,请回吧。”

赵宪国走出了道观,他在三十多年前第一次见到庆玄皇帝时是心惊胆战的,在官场沉浮三十多年后再见到庆玄皇帝依旧如此。

他现在要去诏狱看看自己的老师刘青平,这次是师生两个最后一次见面了,久别重逢却也知道即将生死相隔。

诏狱里很暗,几盏蜡烛散发着微弱的光芒,诏狱里此起彼伏的惨叫声刺激着赵宪国的耳膜。

他在狱卒的带领下来到了刘青平所在的牢房。

这个曾经的内阁丞相,曾经位极人臣的权臣,现在是阶下囚。

“老师。“赵宪国哽咽着声音,“何至于此啊……”

刘青平听出了来人是谁,他也哽咽着说:“贞仁(赵宪国的字),你怎么来了?”

他问完后很快就反应过来了,是皇帝让他来的,大概是念及师生情谊让他们两人再见一面吧。

“皇上说了什么?”刘青平平复了情绪问,他其实还是希望能够出去,虽然这种可能性极低。

“人生易尽朝露曦,世事无常坏陂复。”赵宪国把庆玄皇帝念的那句话重复给了刘青平。

这是宋朝陆游《长安道》中一句词,词的本意是是坏事会变好,但是庆玄皇帝念这句词的意思是刘青平是活一天少一天了,不要想着出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