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商令(1 / 2)

战国时期,重农抑商几乎成了强国的必备良药,秦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也只有秦国做得最好。

就楚国而言,食邑制,井田制,以及农夫自己开拓的自有地形成了楚国复杂混乱的土地制度,再加上贵族的重税和分配的不公平,极大地打击了民众的生产动力。

那为什么战国诸国一定要发展农工业?

原因在于,每个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以及经济体制,光钱币就主要分为‘刀币’、‘圜币’、‘蚁鼻币’,‘布币’四种。再加上交通的不便利,诸国之间民众的相互仇视,极大地阻拦了各国商业上的交流。

就好比是七个光靠自己就能活下去的农民在打架,他们没必要和其他人交易,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是强者为尊。

农业为国家的肌肉血液,商业则是一个国家的头脑,这是一场未开化人的战斗中,谁的拳头大,谁就是道理。

现在姜诺言竟然提出要发展商业,就好比是一群人打得正火热时有个人突然捡起了地上掉落的眼镜,大喊:

“我们要心平气和地决定谁来当老大,接下来我要开个茶话会,谁同意,谁反对。”

此时的姜诺言在百官眼中简直是倒行逆施的反贼,蛊惑人心的巫师。

文官行列中一名面貌清秀,眉眼俊逸的青年一听姜诺言要推行商法,立马就不住了,踏着沉稳的步伐向前,呵斥道:

“农牧乃是国家根本所本,推崇商法只会让国家积弱,民生凋零,姜诺言,你是何居心!”

百官见到有人出头,立马像打了鸡血一样,声音都大了三分,附和道:

“对,推行商法,乃亡国之法啊。”

“我大楚向来以农耕为重,不必做那蝇营狗苟的勾当。”

“鼓励商人,只会让贫者更贫,富者更富!”

姜诺言并不着急解释,负手立于殿堂之上,胸有成竹地望向端坐王位的楚王。

为王者,不从众,楚怀王一眼就看出了姜诺言的意图,俯视着下面叽叽喳喳的群臣,威严地说道:

“稍安勿躁,且听姜大师怎么说,屈原大夫,你也先回到行列中吧。”

姜诺言心中一颤,望向之前那名清秀的俊逸青年,原先心中的少许轻视顿时烟消云散,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对于这位中国浪漫主义诗派的开山鼻祖,在中国耳闻能详的爱国诗人,政治失意的官员,姜诺言不禁多看了几眼。

“哼!”屈原注意到了姜诺言的目光,还以为对方是在挑衅,冷哼一声回到了文官行列中。

姜诺言顿了顿,说道:“我们先接着先前地说,假设我们已经建立起了包产到户的制度,大王已经将全国可耕种的土地进行了管理和分配,这样一来,百姓创造的东西就变多了,但东西虽然变多,朝廷却变穷了,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对吗?”

百官沉默,认可了姜诺言提出的问题本质。

姜诺言上前一步,活动了一下站得僵硬的腿,继续说道:“商人不从事生产,他们的钱来自于生产的民众,我们赚商人的钱,就等于间接地赚了农民的钱。”

“而商人按照是不是要离开居住地做生意,可以分为行商和住商两种,大家之所以认为商人误国,也可从这两方面入手分析。”

“就行商而言,他们居无定所,靠着商品的差价进行贸易,难以管理,对国家的生产活动没有贡献,赚了钱之后还会引起民众不满,所以各位认为行商误国。”

百官中有人尴尬地笑了笑,他们只知道商人误国,却从来没想过其中的道理,但也有不少人小声称赞姜诺言。

“而就住商而言,大多是在当地有一定名气和声望,或者掌握了某一技巧的人才会当住商,这种商人是民众交易的桥梁,百姓生活离不开他们,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掌握。”

百官都表示认可,这种商人对于普通民众确实是必须的,就连他们的家族中都或多或少有这种人,所以听到姜诺言的称赞心中难免有些高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