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智请鲁肃(2 / 2)

鲁肃忙扶起袁耀,笑道:“公子何必如此?我鲁肃虽不才,但也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日赠米,实乃尽我绵薄之力,何足挂齿?”

自此之后,袁耀与鲁肃结为知己。袁耀亦要将鲁肃推荐给其父袁术。肃从其言,遂同袁耀来见袁术。术甚敬之,与之谈论,终日不倦。又留鲁肃共饮,至晚同榻抵足而卧。次日任命鲁肃为“密织司”主官,并厚赠鲁肃,将衣服帏帐等物赐肃之母。

肃又荐一人见袁术:此人博学多才,事母至孝;覆姓诸葛,名瑾,字子瑜,琅琊南阳人也。术拜之为左将军府掾属。

密织司,最初用鲁肃为主官,直接听命于袁术,以袁氏宗族子弟为主干,职责为控制军队、纠察各级官员违规乱法、侦缉内外部各类情报,以及由此捕拿、刑讯各类人犯。后专职负责侦缉、纠察、情报搜集。

后为避免形成避免冤案,分密织司职权,又成立最初“执刑司”,负责捕拿、关押和刑讯,最初用左将军府掾属张纮为主官,亦以长于谋略、深识大体著称,直接听命于袁术,以袁术中军兵卒为主干充之。

依据《三国志》对鲁肃记载: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他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在天下已乱之时,他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

周瑜为居巢长时,曾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他慷慨地指一囷与周瑜,周瑜因此更加认为他是个奇才,于是与他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此后,鲁肃跟随周瑜南征北战,成为东吴的重要将领和谋士。

依据《三国志》对张纮记载: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他年轻时游学京都,曾举茂才,但被大将军何进、司空荀爽辟为掾时,他都称病不就,后来选择避难江东。孙策创业时,他委身于孙策,担任正议校尉,并随军讨伐丹杨。在此过程中,他曾劝谏孙策不要轻率出战,以免国内上下危惧。

建安四年,孙策派遣张纮奉章到许昌,并留他为侍御史。他与少府孔融等人都保持亲善的关系。曹操听说孙策去世后,打算趁机讨伐吴国,但张纮劝谏曹操,认为这样做既不符合道义,也可能导致双方结仇,不如趁机厚待吴国。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上表推荐孙权为讨虏将军,同时任命他为会稽太守。曹操还打算让张纮辅佐孙权,让他出任会稽东部都尉。

后来,孙权任命张纮为长史,随军征讨合肥。在孙权准备亲自突击敌人时,张纮再次劝谏,认为兵器是凶器,战争是凶险之事,不应该由主帅轻易冒险。孙权接受了他的建议。回师后,孙权准备再次出兵,张纮又进行劝谏,主张暂时休养生息,广开农耕,任贤使能,务须崇尚宽和仁惠政策。孙权采纳了他的意见,并让他回吴郡接来家眷。然而,在路上张纮病逝。

在临终之前,张纮写了一份遗书给孙权,孙权阅读后非常悲痛伤感。

遗书中有“自古有国有家者,咸欲修德政以比隆盛世,至于其治,多不馨香。非无忠臣贤佐,闇于治体也,由主不胜其情,弗能用耳。夫人情惮难而趋易,好同而恶异,与治道相反。《传》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言善之难也。人君承奕世之基,据自然之势,操八柄之威,甘易同之欢,无假敢于人。而忠臣挟难进之术,吐逆耳之言,其不合也,不亦宜乎!离而有合,庶几保安,幸惟明虑。”等之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