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定策东征(1 / 1)

夜幕降临,寿春城内一片寂静。袁术的府邸中,灯火通明。袁术在书房中徘徊,心事重重。却说袁术得周瑜后,高兴没几天,最近,又开始为军队的掌控问题烦恼。作为一方军阀,他深知兵权的重要性,但手下将领们所辖的兵马越来越多,这让他深感不安。

从历史上看,袁术败亡有他不自量力,妄自称帝的原因,然而更主要的原因,确是作为军阀对军队的掌控力度不够。

根据《三国演义》所载,袁术在败亡过程中,得知吕布与刘备联合后,深感忧虑,打算投奔他过去的部将雷薄和陈兰。然而,雷薄和陈兰在此时已经离开袁术,转投了嵩山。袁术自知势单力薄,就写信给袁绍,请求将帝号让给袁绍。袁绍派人召袁术,袁术就收拾人马和宫禁御用之物,先到徐州来。

当袁术率领残兵来到徐州时,雷薄和陈兰却拒绝接纳他。他们认为袁术奢侈过度,已经失去了民心,不再是过去的明主。因此,他们不愿意再次追随袁术,而是选择继续留在嵩山。

从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出,袁术对所部兵马掌控能力很弱,部下大将可随意将部队拉走另寻他处。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兵为将有”。尤其是那些拥有私人军队的豪门世家,对袁术的统治构成了巨大威胁。

东汉的兵役制度在东汉末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长期的军阀混战,原有的征兵制无法正常进行,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在这一时期,征兵制、募兵制和世兵制并存。

征兵制在汉代是主要的集兵制度,男子年满二十岁要在官府登记,根据三年耕一年储的原则,从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役,直到五六十岁止,服役两年。一年在地方服役,名为正卒;另一年戍守边郡,叫做戍卒。正卒在本郡服役,划分兵种,加以训练。屯戍各分为两种:在都城屯戍的称“卫士”,在边郡屯戍的称“戍卒”。服役期满后,役男即可返乡,不过仍有随时应召服役的义务。然而,到了东汉末年,由于军阀割据,坞堡林立,全国的征兵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东汉末年,出现了募兵制和世兵制。募兵制则是在东汉末年开始出现,并逐渐取代征兵制。募兵制是指通过招募的方式组建军队的制度。招募对象主要是流民和少数民族,招募的士兵往往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和忠诚度。在汉末三国时期,募兵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军阀和豪门世家都通过招募组建了自己的私人军队。

世兵制则是在汉末的质任制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是为了解决士兵逃散的问题。质任对象,是率兵将领的家属和兵户。世兵制强制部分乡民世代当兵,形成“军户”和“士家”,子承父业,甚至祖孙三代都为兵。年老之后也不能退役,还要从事后勤运输方面的工作。世兵制的出现是对于东汉募兵制、征兵制并行制度的重要变革,并逐渐取代了前者,保持了很多势力稳定的作战力量。

此外,东汉还出现了“部曲”和“部曲家兵”等形式的兵役制度。部曲指的是豪门世家的私人军队,通常由部曲家兵组成,这些士兵往往对豪门世家有较深的忠诚度。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部曲家兵成为了重要的军事力量。

总的来说,东汉的兵役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募兵制、世兵制、部曲和部曲家兵等多种形式。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长期的军阀混战和战争需要所推动的。

根据近日袁术了解的情况,这个时期,袁术在地方上设立了征兵制度,规定男子在一定年龄段内必须服役,服役期限为三年。这种征兵制度主要是基于行政命令,地方官员会根据户籍资料和人口普查,将符合条件的男子登记在册,然后按照军事需要将他们征集入伍。这种征兵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袁术军队对士兵的需求,同时也为他的统治提供了军事保障。

此外,袁术还采用了募兵制作为补充。募兵制是指通过招募方式组建军队的制度,招募对象主要是流民和少数民族士兵。这些士兵通常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和忠诚度,因此也受到了袁术的青睐。通过募兵制,袁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组建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队,从而增强自己的实力和地位。

总体来说,袁术的军队征兵方式是通过强制征兵和募兵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但又出现个问题,募兵所辖兵马,是现在各个将领自己招募来的,日常归其统管、操练。为保证农业生产和徭役的完成,只有在大战前才集中时间征兵。

“如何能做到兵为我有呢?”袁术暗自思忖。

袁术着人请周瑜入府议事。见到周瑜劈头就问:“今兵为将有,吾欲以一己之力,匡扶社稷,申大义于天下,却屡屡为其掣肘,公瑾可有良策?

周瑜道:“《老子道德经》有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今刘繇、王朗等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瑜愿请缨为主公讨之。战前所征兵马,由主公亲领之。破敌之后,主公直辖兵马众多,可以大制小,将诸将所辖部曲或收编,或裁汰。”

袁术听后心中暗喜,但并未表露出来。他沉吟片刻后道:“公瑾所言甚善。就以你与妍儿的婚礼为名,将东征所需兵马汇集寿春。本次所征兵马一律驻扎于寿春城外,吾亲自点检。东征将领,以参加你婚宴为名,受命出征。至于你与吾女的三媒六礼,从速完成。东征由吾亲掌、总督各部兵马,具体部署由你一言而决。”

周瑜应诺辞出,心中凛然,明白这是袁术要掌控所有兵马的大动作。即刻依据与袁术商定结果,一一部署按下不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