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粮储钱行26(1 / 2)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十一月的寿春城,天已渐寒。虽非北地,但冬意已浓,风霜如刀,吹得街上的行人都缩紧了脖子,快步而行。城中的树木,早已脱去了夏日的繁华,只余下光秃秃的枝干,在寒风中摇曳。然而,即便在这样的季节里,寿春城依旧有着它独特的韵味。

城中的街巷,虽无夏日的繁花似锦,但冬日里的宁静与肃穆,也别有一番风味。街头的商铺,虽少了些热闹,但店家们依旧热情不减,为过往的行人提供着温暖的茶汤与食物。每当夜幕降临,城中的灯火便渐渐亮起,与那寒星交相辉映,为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

那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在古老的街道上。街道两旁的梧桐树,虽已失去了叶子,但枝干依旧挺拔,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它们不屈的精神。一阵风吹过,带起了一地的枯叶,它们在空中翻飞、旋转,最终又落回地面,化作一道道冬日的风景。

在这样的季节里,寿春城的人们也似乎变得更加勤劳与朴实。他们穿着厚厚的冬衣,忙碌在街头巷尾,为了生活而奔波。他们的脸上,或许带着些许的疲惫,但眼中却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这寿春城的十一月,虽无夏日的热烈与繁华,但却有着它独特的宁静与温馨。在这里,一如既往辛劳的百姓们,可以感受到季节的更迭与时光的流转,也可以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美好。这所有的一切,都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似乎被永远地定格在了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长河中。然而他们平静而辛劳的生活,近日却被一桩新鲜事打破了,犹如平静的水面,被投入石块,不停泛起多层的涟漪。

“左将军府成立粮储钱行了。”街头巷尾的百姓议论纷纷:“你们听说过这样的好事吗?自家吃不完的粮食存入钱行,还能年入两厘的利息。在寿春存入的粮食,还能在建业取呢。取出粮食或五铢钱都可以。”

前世作为金融咖的袁术,在军权、财权、人事权无人掣肘后,终于忍不住将手伸到金融领域。

袁术派人经过调查发现,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导致经济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货币的价值往往大幅度波动,使得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实物作为交易媒介。而粮食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物资,其需求量大且稳定,因此成为了人们交易的首选。

汉朝末年的政治局势也导致了粮食成为硬通货。当时,各地割据势力纷争不断,税收混乱,导致货币体系严重崩溃。而粮食作为一种具有实际价值的物资,其价格相对稳定,且不易受到政治局势的影响。因此,人们更愿意使用粮食作为交易媒介来保障自己的利益。

在汉朝末年,江淮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主要生产的粮食作物包括稻米和小麦。考虑到稻米在该地区的广泛种植和作为主食的重要地位,稻米更有可能在江淮地区作为硬通货。

稻米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物来源,具有稳定的需求和较高的价值。在战乱时期,稻米往往成为军队和民众的重要口粮,其供应情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稻米在江淮地区很可能被广泛接受作为交易媒介和储备物资。

为此以袁术为代表的左将军府,颁布《江淮粮储钱行制度》,大致具体内容如下:

粮储钱行管理制度

本行以稳定江淮地区物价、保障民生为己任,通过吸纳粮食、放贷获利的方式,服务军民,促进地方经济稳定发展。本制度旨在规范粮储钱行的业务运作,确保资金安全,提高粮食储运效率,实现钱粮有序转换。

一、粮食收购:以合理价格收购民间余粮,确保粮食来源充足。

二、粮食储存:建立完善有效的粮食保管储运体系,确保粮食质量与安全。

三、粮食放贷:根据市场需求,以粮食为抵押进行放贷,支持地方农业发展。

四、钱粮兑换:提供五铢钱与粮食的兑换服务,稳定市场物价。

五、汇兑业务:提供粮食与货币的跨地区汇兑服务,便利商贸交流。

一、行长:负责全行事务的决策与管理。

二、副行长:协助行长处理日常事务,分管不同业务部门。

三、粮食收购部:负责粮食的收购、质量检验与入库。

四、粮食储存部:负责粮食的保管、储运与损耗控制。

五、粮食放贷部:负责粮食放贷业务的开展与风险控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