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这世上难道真有文科天才?(2 / 2)

大声咳了好几声才缓解。

什么叫“近来阅读僧肇的《肇论》”?

《肇论》他听说过名字,里面充满了各种形而上意义的思辨。

他,一个刚上小学的小学生,说最近读了《肇论》,还“感触颇深”?

鬼信啊!

不过,他能背出《肇论》的一段话,也算个本事,姑且继续往下看:

“这段话以佛家空性之眼光阐述魏晋玄学中的名实之辩问题,颇有见地,实与西方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所提出的“能指”与“所指”的概念不谋而合。

众所周知,“能指”与“所指”是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核心概念……”

等等,等等。

怎么又冒出来一个索绪尔?

索绪尔的观点怎么就“众所周知”了?

既然众所周知了,我咋不知道?

他当年虽然没机会读大学,但也是中专师范毕业的。

怎么感觉,在智商上被一个小学生给鄙视了……

不过好在,江皓举了具体的例子,方得闲在反复把前几段读了三遍后,终于理解了他要表达的意思。

“原来如此,这个名就是能指,实就是所指。”

方得闲自得的点点头,为自己终于弄懂了这篇文章的意思而高兴。

此时,他已是明白江皓的非同小可,不敢等闲视之了。

然而,他看到后文,却又陡然一变:

“无论是僧肇还是索绪尔,都忽视了一点,即赋予实在以名的主体存在——人。

……

归根结底,语言也只是人的心理认知的一部分。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只是科学认识语言现象的起点,而远非终点。近年来,由乔治·雷可夫创立的认知语言学,或许可以为心理学视阈引入名与实的研究提供借鉴。”

啥?

怎么又出来一个认知语言学。

他好不容易搞清楚了的索绪尔,竟然在江皓只是“科学认识语言现象的起点”?

方得闲不得不承认,这篇文章的后半段,他看不懂。

超出他的认知范围了。

但,它能感受到,江皓应该不是在胡说。

因为江皓在写作时的那种自信,甚至都能透过文字,传递到他的眼睛里。

不过,应该有人能看懂。

专门负责带六年级培优班语文的陈立。

蔗大毕业的本科生,前几年高价从别的学校挖来的。

在这所小学里,算得上学历最高的老师了。

他应该能看得懂这篇文章。

方得闲让一个实习老师在这里替他监考,他自己跑去找陈立。

他现在的心情犹如翻江倒海。

既有对自己一个老师,看不懂学生写的文章的羞惭。

又有发现了一个好苗子的欣喜。

他隐约感觉到,这届的入学考,似乎真的招到了一个恐怖的天才。

一个文科理科,全方位无死角的天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