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国际合作(2 / 2)

该企业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也是一家家族企业,总计就雇了一百多个员工,其核心竞争力就是工业母机设备全自动化,加上高性能材料技术运用。

接下来,代表团又考察了一些德法国家相关公司。最后一站是欧罗巴新材料研究院,郑博士的导师就是院长,他热情接待了大家,详细介绍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金属材料领域产业化进展。鲁东明感觉进入了一个全新世界,看得眼花缭乱,也彻底颠覆了自己的想象!

“该研究院不仅仅科研成果丰富,研究成果的转化机制也独树一帜!”小郑自豪地说。

“哦!能够具体说说吗?”

“他们每一个研发团队的带头人,既是研究院专家,是课题研究员负责人,负责科研攻关;同时他也是该学科带头人,都是大学博士生导师,课题成员大部分是他亲自带的博士研究生,一起边研究边完成学业,专利申请、论文发表;他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老板,还负责将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推向市场。所以他是一身兼三职:教授、研究员、董事长。”郑博士侃侃而谈。

鲁东明问:“那大学对他会不会提出要求?比如工作量考核或者科研成果发表,科研经费合同金额等等…….”

“他们也有基本要求,但是与国内完全不一样,以教授自己想法为主,不囿于形式和数量,不受短期影响,着眼于长期趋势效果,也就是说工作量和考核都是教授自己决定,学校或研究所绝不干涉。”

鲁东明听完,陷入沉思中。国内围绕教学数量、科研考核量,太过于短视,许多科研成果也就是发表文章、申请专利后,就束之高阁、灰尘堆积!与实际应用相去甚远!这是国别比较差异,也是机制考评指挥棒出现了偏差。

回去好好总结一下,将考察调研报告提交上去,最好能够取长补短。如果有机会有渠道吸收引进先进技术,在华夏国推广应用,会给龙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带来一场大变革。他当即请郑博士做做导师工作,看看如何做好技术引进这篇大文章。

半个月时间很快过去,对于鲁东明来说收获很多,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华夏国工业经济基础和先进技术研究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有差距就有动力,我们有好很多苗子,如果能够与国外建立合作,可以选派留学生或者联合培养,一批批硕士博士快速成长起来,就能够有效掌握前沿科技知识,再结合华夏国大市场开发应用,产学研一体化,一定能够弯道赶超,这是缩小差距的捷径。明思远把想法给郑博士说了,小郑也觉得技术引进加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更有效,爽快答应尽力促成此事。

回国后,龙城市和龙江大学都很重视考察组的建议,成立龙江大学为牵头单位的学习型研究会,并在全市发动政、企、学、研各领域各单位组织科技攻关团队,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先进技术研究课题,并力求重大科研成果提高转化率,学以致用、唯实唯用!

丁教授应龙城市政府邀请,带着核心研究团队来龙城洽谈新研发的项目落户生产。

二十一世纪伊始,龙城市与全国各地一样,在喜迎新世纪、铆足干劲大发展时,全市上下想方设法整合各类资源,发力直追,陈杰荪接受邀请,努力推进材料技术科研成果转化。

丁教授和助理郑博士在龙城市支持下,新材料项目落地生根,在材料和关键技术方面比肩发达国家。市政府以丁教授项目为主,组织当地大学、科研院所,规划建设龙城科技产业城,筹建创研港平台载体、先进技术孵化中心、配套服务平台,计划动员八所本地高校和技术学院一起入住科技产业城。

市领导忙忙碌碌奔波省内外高校和大院大所,积极对接科研资源引进至龙城来,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研究中心应运而生!很快在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形成颇有影响力的科技研发和高端产业转型基地。

欧罗巴洲老牌精密制造公司到龙州建立子公司或海外生产基地。其中蒂氏科隆博规模最大,在龙州建立亚太区总部和六家工厂,与丁教授团队合作最为紧密。

2000年5月份,龙城市向全国广纳人才,涉及政府经济部门、开发区和专题园区、大专院校、大型国有公司等。不仅全国各地人才慕名前来,海外留学生也积极响应!此次公开选拔人才,为龙城市补充了大量新鲜血液,也彻底提升龙城市政府服务水平,改善政府、大学和企业人才结构,大大提高行政管理与服务能力,拓展各地各部门国际化视野,可以说奠定龙州未来二十年良好发展的人才保障和管理服务基础。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过去龙城市工业经济以乡镇企业为主,城乡中小规模企业唱主角,如今面貌大转变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模式!一大批外资企业引进,一批批本土公司嫁接上外来资金和技术,接二连三上市,全市近年来经济规模年均增长25%以上。

也恰好是此次公开选拔,鲁东明从大学走向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领导岗位,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也默默耕耘着、发挥自己优势和才干,谱写出人生精彩华章!

2001年11月10日,华夏国正式加入WTO。电视台做了系列报道,也分别采访了丁教授、鲁东明等人。2002年1月1日,华夏国正式实施WTO规则。至此,西方以漂亮国为核心的国际大市场全方位打开,华夏国进入新世纪快速发展通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