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科学的曙光与预言的迷雾(2 / 2)

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汪晴和陈教授的努力仿佛与整个世界的喧嚣隔绝,他们在科学的殿堂中孤独地前行,但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真理的追求。这一刻,汪晴深刻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在医院的安静夜晚,汪晴的办公室里依旧灯火通明。她坐在桌前,面前堆满了研究资料和笔记,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一份未完成的研究提案。她的眼睛在文字间穿梭,思绪却飘到了远方。李先生的预言,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她既感到紧迫又充满好奇。

医院外,夜风微凉,穿过半开的窗户,轻轻吹拂着汪晴的面颊,带来一丝清新的空气。汪晴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的思绪回归现实。她知道,面前的工作需要她全神贯注,任何分心都可能导致重要细节的遗漏。

她回顾了一下自己和陈教授之间的讨论,思考如何将李先生的预言纳入科学研究的框架中。她决定采用一种多学科的方法,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和数据分析,来探索李先生预言背后可能存在的科学原理。

这一夜,汪晴几乎通宵达旦地工作,她的办公室成了她孤独战斗的战场。她不时停下来思考,然后又快速地敲打键盘,将新的想法和数据整合到研究提案中。在这份提案中,她提出了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旨在测试李先生的预言能力,并尝试找到这种能力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研究提案的核心是一项创新的实验,该实验计划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技术,来观察李先生在进行预言时的大脑活动。汪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揭示大脑中哪些区域在预言过程中被激活,从而为理解这种独特能力提供线索。

当夜色渐渐褪去,曙光开始透过窗户洒入时,汪晴终于完成了这份研究提案的初稿。她后仰在椅子上,闭上眼睛,让疲惫的身体稍微休息。她的心中既有成就感,又有一丝不安。她知道,这份提案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的路还很长,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随着晨光的到来,医院逐渐恢复了生机。医护人员开始忙碌起来,病房里传来病人和家属的交谈声。汪晴站起身,伸了一个懒腰,然后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工作台。她将电脑关上,提起她的研究资料,准备去找陈教授,与他分享她整夜的成果。

当汪晴敲响陈教授办公室的门时,她的心跳加快了。陈教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他的意见对汪晴来说至关重要。门开了,陈教授看起来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的桌面同样堆满了书籍和文献。

“早上好,陈教授。”汪晴轻声说道,同时将手中的文件放在桌上。

陈教授抬头看了看汪晴,眼中透露出一丝惊讶:“早上好,汪医生。这么早就来了?看起来你昨晚又熬夜工作了。”

汪晴微微一笑:“是的,我整理了我们昨天讨论的研究提案的初稿。”

陈教授接过提案,开始仔细阅读。汪晴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待着他的反馈。陈教授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显然对提案的内容进行了深思。

阅读完毕,陈教授放下文件,看着汪晴:“汪医生,你的提案非常有创意,尤其是利用fMRI技术来研究预言过程的想法非常新颖。但我们也要考虑到实验的伦理问题,以及如何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科学性。”

汪晴点了点头,她之前就已经考虑到这些问题:“我同意,陈教授。我认为我们可以邀请伦理委员会对我们的实验设计进行审查,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的伦理指南。”

两人接着讨论了实验的具体细节,包括如何招募实验参与者、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潜在的数据分析技术。汪晴感到自己的思路越来越清晰,陈教授的经验和建议对她帮助极大。

讨论结束后,汪晴带着一些新的任务和修改意见离开了陈教授的办公室。她需要进一步完善提案,同时开始准备实验所需的各种准备工作。

汪晴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她打开电脑,开始根据陈教授的意见修改研究提案。她知道,她的提案不仅仅是一份文件,它是打开李先生神秘预言之门的钥匙,也是她个人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午餐时间到了,汪晴意识到自己已经饿了,但她决定继续工作。她订了一份外卖,继续在电脑前工作。当外卖送达时,她匆忙吃了几口,然后又投入到工作中。

下午,汪晴接到了医院神经科的一位同事的电话。同事告诉她,他们在近期的一次脑科学研讨会上听说了一种新的神经成像技术,可能对她的研究有所帮助。汪晴立刻表示感兴趣,并请求同事提供更多的信息。

电话结束后,汪晴感到一丝兴奋。新的技术可能为她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她决定立即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了解这项技术的具体细节。

一天的工作很快过去了。当汪晴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时,她的目光落在了办公室的窗户上。夜幕再次降临,她知道,明天又将是充满挑战的一天。但她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她相信,只要不断努力,总有一天能揭开李先生预言之谜的神秘面纱。

汪晴关上办公室的门,走向医院的出口。她的心中既有疲惫,也有坚定。在探索未知的科学道路上,她知道,自己不再是一个孤单的战士。陈教授、同事们,还有所有关注这项研究的人,都是她的伙伴。在这个寻找真理的旅程中,他们共同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