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钞行是个啥东西?(2 / 2)

钱贵儿大喜。钱小多叫拿出邱四恩的钱袋出来看,刨除适才贵儿取走的五十钱,钱袋里还有二十个铜钱和面额两贯的纸钞十张。

今日的钞价是多少,钱小多也没来得及去看,二十贯纸钞大概能兑换七八十个铜钱,这回算是小赚了一笔,还顺带给邱四恩一点惩戒。他心情不错,领钱贵儿回到饭铺子里,冲老板大声嚷:“掌柜的,五香味的卤猪蹄子,给我来六只!”

香喷喷的大猪蹄子,两人一人啃了三只,相当的满足。吃饱饭后,钱贵儿的衣服也补好了,于是钱小多领着他往东街钞市去卖钞换钱。

虽然都是头一天入钞行,但钱贵儿对钞行更加外行得多,路上他问钱小多,为何钞贩子能将不值钱的纸钞变成金银呢?钱小多便将其中道理向他解说一番:

纸币初称“交子”,源自宋代,元朝沿袭,使用极频,朝廷以政令强推纸币在全国流通,使纸币取代铜币成为全国流通的法币。

中统元年(1260年)七月,诏令印造“中统元宝交钞”,同年十月,又令印造“中统元宝钞”,以银为本位,纸币开始流通。这段时期内纸币币值稳定,使用便利,经济空前繁荣。可好景不长,为了填补频繁战争造成的财政亏空,从至元十三年起,朝廷加大了纸币发行,发行量七倍于从前,结果纸币贬值,物价飞涨,到了至元十九年,物价膨胀已达十倍以上。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朝廷印造“至元宝钞”,至元钞以1:5的比例强制兑换中统钞,其结果是中统钞的价值只剩原先的五分之一,持有中统钞的百姓的财产也直接缩水至原来的五分之一。

至大元年(1308年)二月,中书省以国家币藏空竭,奏请动用钞库中的银本以救急。没有了银子作为本位,“纸币”就成了“纸”而非“币”,贬值只会更加厉害。至大二年(1309年)九月,朝廷发行“至大银钞”救急,以1:5的比例强行兑换至元钞。二十年间百姓破产两次,委实是欲哭无泪!

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至大四年(1311年)四月,下令废止“至大银钞”,恢复中统钞和至元钞的发行流通——本来百姓手里的至大钞多少还值点儿钱,这下全没了,大家第三次破产!

“但在纸钞不断贬值的时候,一个炒卖纸钞吃差价的行业却诞生了,这就是‘钞行’。”钱小多滔滔不绝地说道,“朝廷十分重商,推广纸钞,市面上除了纸钞,铜币发行流通极少,而金银这种贵金属都掌握在富人手里,所以发俸、买卖、缴税仍须以纸钞支付,这当中便产生了一个极大的悖论,不想使用纸钞,却不得不使用纸钞,因为没有其他更合适的替代品,而以物易物的效率又实在太低了。官府发行纸钞,发得越多,币值贬得越多,因此官府不敢把纸钞直接发行到市面上流通,而是通过大钞贩子进行转手,由大钞贩子把纸币投放到市面上流通。钱贵钞贱,大家都不敢把大量的纸钞存在手里,宁可用低一些的价格把纸钞换成可以保值的东西,所以他们会去找钞贩子卖钞,换取铜币银两或者米谷、绢丝等硬货。”

看着他说话时眉飞色舞的样子,真像会馆里说书的先生。钱贵儿抿嘴微笑,心下对他越发佩服起来,说:“小多哥,你还说自己是头一天入行的,可你懂得真多。”

钱小多笑道:“其实我不懂,都是昨天向人打听来的,班门弄斧啦。”

“可是小多哥,用不值钱的纸钞换取硬货,钞贩子不是亏大发了吗?”钱贵儿问。

“这就是大钞贩子最精明的地方,同时也是钞行存在的真谛。纸钞不是想印多少印多少的,需要银本为担保,可国库没有银本,纸钞就成了废纸。大钞贩子财力雄厚,掌握着大量的真金白银,朝廷把纸钞交给他们来发行,等同于借用他们的财力做为纸钞发行的担保,纸钞的价值因此得以维持。可大钞贩子不会白帮朝廷办事,他们从户部取得纸钞后,不会一下都发出去,只发出去一小部分,其余的都囤积起来,结果导致市面上流通的纸钞严重不足。大家手里没有纸钞,但又要用到纸钞,就只能以硬货从钞贩子手里溢价换取纸钞,当中的差价全让钞贩子赚了,赚得盆满钵满。”

“如果大家都拧着来,把纸钞攥在手里,就是不卖给钞贩子,钞贩子就赚不到大家的便宜了呗。”钱贵儿又问。

“你把大钞贩子想得太简单了。”钱小多笑着说,“他们掌控着市面上纸钞的流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囤积的纸钞大量放出来,大水漫灌把钞价打到谷底,从而引发所有人的恐慌,把大家手里存着的纸钞都榨出来,这时大钞贩子就能以极低的价格收购百姓的纸钞。一段时间之后,等大家手里头没有纸钞了,大钞贩子又开始囤积纸钞把钞价往上抬,结果百姓们又要溢价从钞贩子手里买纸钞了。大钞贩子这个套路屡试不爽,俗称‘薅羊毛’,更有甚者,因为他们掌握着几乎所有的纸钞,市面上没有足够流通的纸钞时,官府甚至不得不向他们购买官府自己发行的纸钞!连官府的羊毛都能薅,你说大钞贩子厉害不厉害吧。”

钱贵儿叹为观止:“真是厉害!可是不得不说,钞行这个行当,还真是害人不浅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