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太乙山(7)唐生(1 / 2)

一道筑起的篱笆墙和柴门,将祝春娇隔绝在院外,略过期间厉鬼旱魃那些鬼怪之事,她看着露出害怕之色的庄稼汉,出言解释道,“这位大哥莫怕,可我实实在在是个人……只是途经此地,遭了难。”

汉子隔着柴门,听了她的经历,又见她衣不蔽体,浑身湿漉,想必真的遇到难处,不然不会至此,于是赶紧打开关上的柴门,让开院门,容她进来,“如今这世道,乱啊……前日,才有官兵来过,说是怀疑有什么江洋大盗躲进太乙山里……我们这里,每家每户都被他们翻箱倒柜,搜罗了个遍……”

指着院中磨刀的婆子,他叹道,“我阿娘那一日后,便成了这样,每日在院中磨刀,叫也叫不听。”

话毕,他一声叹息,好心提醒。

“小娘子一人,途径此地,要当心啊。”

“嗯……”

祝春娇闻言一声啼哭,掩袖而进,绕着磨刀的老妇,慢步跺进院中,“我就是今日遇到一江洋大盗,才沦落至此。”

“啊!”

那汉子不禁被她的哭声打动,慌忙道,“小娘子,快别哭了,时辰已晚,你快进屋来。若不嫌弃,换身我阿娘的衣裳也行。”

祝春娇复又央求,“那可否再给我些食物,小女饿了一天,什么也没吃。”

“好好好,后面灶台上刚好热着一碗汤饭,请稍等。”汉子哪见过这等娇俏的小娘子,耐不过她的央求,悉数答应。

“多谢大哥。”

祝春娇破涕一笑。

不似妖精,胜似妖精。

汉子看着她许久才回魂,带她进到后厨,为她拉开木凳,坐在土灶边,“来,坐在这火炉边上,正好烤烤衣衫,我去给你端饭。”

“有劳了。”

坐到灶台边的祝春娇,确实已经冷的不行,从身后的柴堆中立即抽出根又粗又长的木柴,往灶台里又添了一把火,顿时身上暖洋洋的。

片刻,汉子的汤饭就摆上一个小几。

“小娘子,稍坐,我再去为你收拾一间屋子。”

“多谢大哥,您真是个善人,今日正月初九,天公老爷定会保佑您阖家顺遂,一生安康。”

祝春娇笑靥如花,甜甜道谢。

“呵呵……谁还不落个难。”

“也借娘子吉言。”

汉子谦卑回礼,折身出门。

待后厨之中无人,祝春娇赶紧一把抽下头上的银簪,朝那几上的茶壶还有饭汤里,沾了沾,待确定无毒,又用手帕里里外外擦了擦碗筷板凳桌子,眼见没有任何异样,才松了口气。

师父曾叮嘱过她:如今世道险恶,女子行走江湖,定要千万当心,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否则会吃大亏。

且今日祝春娇经历了种种倒霉事,不得不防,做完这些,她才告了一声罪,端起碗筷吃了起来。

米饭虽泡在青菜汤里失了原有的硬度,可是祝春娇还是第一时间吃出了儿时的味道,眼前不禁一亮。

“这是贡米?”

恰巧,汉子提着水桶回来,闻言一笑,“小娘子看来识货的。我们太乙河东岸种出来的贡米,除了自留,要么送给山上的老神仙,要么全部送进那皇宫里,只有天家可以享用。”

“我也是好多年没有吃到了。”

熟悉的米粒饭香,不禁让祝春娇点了点头,然后顺着他的话柄问道,“听您的意思,大哥也是从外面回来的?”

汉子“嗯”了一声,走到灶台边的大铁锅上,揭开盖子,将井水倒入,叹道,“是好多年和家人没有回来了,不成想,回来后,一切物是人非,大不如从前光景。”

“谁说不是。”

想到自家的道观倒闭,祝春娇感触颇深,为了缓解气氛,看着他提着水桶,闲话道,“大哥,难道是要沐浴?”

汉子又“啊”了一声,指着热汤道,“不是我要沐浴。是我家今日来的另一位客人,唐生,说要沐浴。待会水烧开了,娘子也可打些热汤,梳洗一番。”

“唐僧?”

“那个三藏法师的唐僧吗?”

祝春娇微微诧异,同时心道越是山野之民,越是古道热肠,居然什么人都借住。

“不是……”

汉子自来熟的一边烧水,一边闲聊,“是从长安城来的一位唐姓书生,我便唤他作唐生。和我们这些山野之民不同,他是一位读书人。呵呵,若论相貌,仪表堂堂,倒是和娘子极为相衬。”

“呵呵……您说笑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