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暮霭朝霞22(2 / 2)

温九清桌子上放了很多封信。

其实他也是有党派的,他是学宫党。曾经在贺熙取代老相胡宝象时盛极一时,随着贺熙倒台又很快退出党争舞台。温九清就是学宫党反叛的最后一道底牌,所有人都对老祭酒韩遂昌的一句“十年之内是郡守之才,二十年内是丞相之才,三十年内,可扶大厦之将倾,挽大魏之狂澜。”深信不疑。

有朝堂新贵玉琳子,也有在野的师兄前相贺熙,甚至还有元孝文的一封信。大部分都是劝他离去,河毓郡可以没,官可以降,但是他这个人不能死,人活着才有本钱在官场上爬。人死了那天,再好听的谥号又有什么用呢。

也有不同的,元孝文用了很久没有出现过的四王子的口吻,问候这个真正意义上的扶龙之臣。谁都不是傻子,他被放弃了。这是意料之内的事情,他没有站在元孝文的队伍里。但是这封信的意义,绝不是告诉他,他被放弃了,而是告诉他,大魏,放弃了河毓郡,和它的三万户百姓。

温九清抬头望向窗外,暮霭沉沉,火红色的落日坠向西方,载着最后的希望,把半片天染成粉色。

温鸾感觉自己从出生那天起,就能看到弯弯绕绕的红线,纠缠着他和温鹭,又纠缠着爹和娘。有一天他好像看到了娘的红线就那么到头了,然后娘那年秋天就走了。现在他看到他的那条红线,就那么戛然而止了。

温鸾没有恐慌的心理,他知道这个就是命运。每个人的命运走向看起来毫无瓜葛,但早早的就被决定好了。前世债今生还,穷尽一生都在找一个答案,他想他是幸运的。他短短的十四年人生,他就找到了答案。董爷爷总说“你和你爹年轻的时候一模一样,都是温家的支柱,不像你小叔,总是吊儿郎当没个正形。也不知道在西境当几年兵好没好些。”温鸾当时就只是笑了笑,他和温鹭不一样,他不喜欢跟在小叔的屁股后面混闹,他很怕小叔,甚至比怕爹还要怕。没有别的原因,他看不到小叔的红线,他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外面一片嘈杂声,伴随着剧烈的骚乱。温鸾只是静静的翻阅着一本字帖,娘写得一手好字,他这么多年都喜欢用娘的字帖来练字。他最后看完了一次这本字帖,结尾的一行“不破楼兰终不还。”格外有力,不愧是被称为河毓书生的娘亲。写的是秦人东征楼兰的旧事。

“爹,二弟。”他平静的合上字帖,走出房门,就好像要去学堂读书或者是要去拜访串门一样的稀松平常。温鸾没有回头看,他注定再也回不到这间书房了。

许东只是个普通农户,在河毓三万户中都是最平凡的一户,有个粗壮的乡下女子媳妇,有个大胖儿子。其实什么汉王还是魏王,他根本就不在乎。他就在乎今年庄稼收成怎么样,赋税长了还是降了,收粮的价格有没有变化。老婆,孩子,庄稼,热炕头,这就是他生活的全部。他分不清尚书和郡守谁是更大的官,分不清补子是文官的还是武官的,他只能分得清什么庄稼该多浇水,什么庄稼该少浇水,这就是他的生活。

温九清带出来的亲兵早就杀散了,也可能根本就是死了,只剩下温鸾温鹭始终站在他的身前。跌跌撞撞,他看到了太多太多暴行,他就算高呼元孝文是个庸人,是个昏君,也没有意义了。三万户百姓,最起码得有一半死在今日汉军的屠刀下。铜雀军败了,但是也给汉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这次的屠城是大魏的妥协,是让汉军这条疯狗发泄的腐肉,大魏割掉了这块腐肉,才能与汉国讲和,才能苟得安稳。

温九清回想起与元孝文背道而驰的那天,觉得自己蠢的不折不扣。他终归是无法保全在乱世挣扎的千千万万户啊。

铁蹄和刀尖推到了温鸾和温鹭,温九清只能眼睁睁看着两个儿子死在自己面前,他想要发出哀嚎,但是他还是失败了,他感觉到自己的头颅飞了出去。他尽力眨了眨眼睛,这是他唯一能动的地方了,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看着惊恐的许东一家。他们不知道是谁死守在他们的门前,也不会知道了。汉军就像踩过一具野狗的尸体一样踩过了他的尸体,还是终结了那个普通农户的生命。

他什么都没做到。温九清来不及再多想什么了,他的意识在飞速的流逝,他最后看了一眼天空,这是留在他生命中最后的画面,朝霞满天。就和温鸢离开河毓的那天一样。

温鸾哼着小时候娘给他唱的歌,呕哑嘲哳难以入耳。一个汉军觉得他没死透,又狠狠的补了一刀。他看见自己的红线就那么断掉了,不过他不害怕。

别怕命运,百转千回,终会重来。

人间总有暮霭朝霞,亦总有刀山血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