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金鳞归海33(2 / 2)

弘一又补充说道:“不过眼下朝廷确实无兵可派,这是事实,公子真的决定了只带八百人出关?”

元恪意志坚决,回道:“八百人足矣!”

弘一笑着称赞道:“好啊,公子少年壮志,贫僧佩服。朝廷虽然无兵可派,却还是能给你两个虚的物件作为助力。”

元恪连忙问是什么,弘一答道:“一是朝廷册封周琰为新任梁王的诏书,还有梁王的全套衮服印玺,既然是要收服梁地,就要师出有名,而且只有周琰接了这诏书,受了朝廷的册封,才能算是真正归顺天子了嘛。”

元恪点头称是,虚名有时候也能发挥很多作用,特别是配合周琰的身份。

弘一又继续说道:“二是册封你为河北道行军大总管的诏书,你有权节制梁地所有兵马,但需要记住,这个官职是朝廷直接册封的,你只听命于天子,不必听命于梁王。”

元恪这才明白弘一又在埋雷,对于周琰,包括自己,他也是既用且防,只是弘一恐怕不知道自己与周琰的关系,元恪心想这点事情不太可能造成自己与周琰的嫌隙,连忙也答应下来。

然而弘一最后又说了一句更意味深长的话:“公子若是能救出周琰,他便是梁王;若是救不出周琰,这梁王的印玺也不必归还,公子可以自己先留着……”

元恪无暇去细想弘一的心意,得到秦王允许便连忙点齐兵马,准备一路东行出关了。

出长安城没有多久,便听见身后远远有人喊自己:“公子,赵公子,留步!”

元恪勒马回看,只见是朱弋全身束甲,手提一支长矛,策马向自己奔来;等朱弋来到自己面前,二人策马相对,朱弋问道:“敢问公子,整个长安城的人都知道公子要率八百北川军出关讨贼,公子却唯独不告知朱某,是何用意?”

元恪连忙回道:“朱将军不要误会,元恪此行是为了救旧友周琰公子脱困,敌众我寡,恐怕凶多吉少,因此不敢拖累将军。”

朱弋听闻,更加生气了,质问道:“公子能把那周琰当做朋友,甚至不惜舍命相救,难道是嫌弃朱某身份低微,不配做公子的朋友?”

元恪解释道:“朱将军误会了,将军任侠豪爽,与元恪意气相投,元恪当然认将军是朋友。只是……”

“好,既然如此!”朱弋翻身下马,将长矛插在地上,双手向元恪恭敬行礼说道:“朱弋从此愿追随公子,刀山火海,绝不推辞。”

元恪也连忙下马,扶起朱弋,高兴说道:“好,既是朋友,就不说那些虚词了,元恪愿与将军同行。”

二人紧握双臂,眼中皆充满欢喜。虽然前路未知,元恪心中却并不彷徨,深感直至今日才觉得走出自己的路,又有朱弋豪气来投,更加喜不自胜。

行出长安地界,元恪便将众将士集结起来,在众人面前高声训话:“万象军的将士们,这是我赵元恪首次带兵出征,时逢乱世,前路艰险,结局或未可知;出征之前,元恪想与众将士约法三章;将士们愿从,便可跟我一起同行,若是不愿听从,也可自行离去,元恪绝不阻拦。”

万象军的将士也都是热血干云之士,哪有退缩之辈,纷纷回应:“公子请讲!”

元恪说道:“一,我军出征,需做到上下统一,令行禁止,全军将士都需要听从元恪将令,违令者,斩!”

众将士齐声回复:“愿从!”

元恪接着说道:“二,我军中将士,无论官阶高低,一应平等,互为手足,生死相依;若有以上欺下,刻意凌辱同袍兄弟者,斩!”

万象军的将士平时里本就相处融洽,听到这个也都齐声回复:“愿从!”

元恪接着说道:“三,我军每攻克一地,元恪定会论功行赏,与众将士分享战利品,绝不吝惜;但我军绝不允许劫掠百姓,有胆敢擅自侵扰民生者,斩!”

这话一出,众人却犹豫了,因为自古以来,对于行军打仗胜利者,对方的军民城池财产都被默认为自己的战利品,即使是军纪相对较好的北川军,也不乏战后劫掠的情况,用以鼓舞军队士气。

元恪见众人有迟疑,又解释道:“元恪此行,志在长远;劫掠之事,虽有短利,却失民心,元恪不齿为之;当然,众将士若是不愿遵从者,元恪也不强求,可以自行离去,绝不阻拦。”

朱弋和潘弼虽然也有些意外,但见此情形,连忙也举起手臂,带头响应元恪,很快一阵阵“愿从”的声音,从稀疏分散,渐渐汇聚成统一的声浪。

元恪策马环视一周,见无人离队,非常满意,于是继续高声说道:“既然众将士都与元恪同心同德,元恪今后愿与众将士,同生死,共富贵!”

“同生死,共富贵!”将士们的一阵阵回应声,响彻云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